第A04版:艺境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道,春之声

【文/冷梅 图/资料】

    村濑秀竹书法作品:《天地一沙鸥》(上)《好风相从(甲骨文)》(中)《永》(下)

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在日本落地生根,繁衍开来,以此为素材的艺术,即“书道”。当时的书道,是作为精神修行或修养的一部分而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由“阅读性”演变为“观赏性”的“视觉书道”,即作为现代书法的艺术形式逐渐兴起。一直以来,中日两国书法家之间的问道交流频繁。

发生于外滩艺术酒店的《春的勇气》——一滩一貌现代书画展,便是中国艺术家春野与日本艺术家春濑秀竹关于现代书道精神与艺术审美的跨时空对谈。展览赋名“春的勇气”。什么是勇气?春野认为,概言之,就是保罗·蒂利希的“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对存在进行自我肯定”。

村濑秀竹:基于传统之美的颠覆

日本现代书法艺术家村濑秀竹,师从日本著名书法篆刻大师梅舒适、所洞谷等人。他酷爱吴昌硕艺术风范,擅长书法、篆刻,作品风格兼顾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的特征。

他说,受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出现了前卫的书法流派——“墨象派”。泼墨式,或强调墨色浓淡、洇蕴的作品,以及巨幅纸上书写一字的大字作品开始流行,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为达到表现主义造型世界的目的,书写内容不明所以,难以辨识的作品亦不在少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讲究易于辨识的书法,于是出现了内容简单,且易于人们辨别欣赏的流派——“调和体”。所谓书法,究竟是重在所书内容,还是在于书面欣赏,有关该话题的讨论在当时颇为盛行。

村濑秀竹的作品,既有中国书法作品的特点,又有日本书道的精神。印章和书法的布局的演变,墨汁晕染浓淡变化,线条的变化和力量变化,形成了书法动态的变化。他说,现代书法更强调书法作品与空间的映衬和对比,强调设计感以及与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立体感和视觉上的表现力。

村濑秀竹的作品主要以篆书为主,以篆刻的文字结构形式呈现于纸上。他说,篆书字体的绘画要素非常明显,以现代风格进行篆书创作着实有趣。然而,如果没有掌握篆书要领便进行创作,结果只会演变为畸形文字。篆书体以左右对称居多,稍加变化,便可使左右对称的“静态”转为“动态”,从而呈现出具有灵动感的文字。从篆书字典中撷取文字并将之放大书于纸上,并不能称之为书法作品。纸上所呈现的,是黑白分配均衡的构图,或为突出重点将或黑或白的某部分进行强调渲染的构图。即使书写的文字内容不变,使用不同尺寸的纸张进行书写,所呈现的效果也各有趣味。重视通过运笔速度的不断变化,得以兼顾上下左右线条的质感,并且重视出笔的偶然性。为追求这种时机上的偶然性,有时他会连续数日,书写几百张同样文字的作品。当然,也有一次写就的作品,但通常多需要用掉近百张纸,从中选出较为满意的作品。

Qa 生活周刊×村濑秀竹

Q:现代书法应该如何去鉴赏?

A:书法鉴赏的要点有二。首先,要纵观全局架构,从而有所体会和感悟。书法是黑与白的世界,盖上朱印,方算完成。然而却需要超出抽象画之上的想象力。书法是无彩的世界,却要感受其中的色彩。其次,跟着笔锋流转追随作者的创作体验,进而感受线条的莹润、凌厉,和高雅。

Q:现代书法的创作特点有哪些?

A:或许与鉴赏方法要点有所重合,书法创作的三要素包括:一、气韵生动。栩栩如生的生命力和扣人心弦的感染力,充满情趣。二、空间。留白,字里行间的均衡布局,以及文字大小在内的因素合而为一,来成就作品整体的和谐。即便每个字单独来看不够合理,只要作品整体布局均衡亦是可以的。三、笔法。线条的优美流畅尤为重要。毛笔与圆珠笔、钢笔有所不同,运笔注力的强弱和运笔速度,决定了线条的粗细。而用墨量的多少会使得线条或模糊不定,或洇蕴有序。但刻意为之则不可取。此三要素之上,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也尤为重要。审美意识分为两种,经过练习所掌握,和本身具备这方面的才能。艺术理论固然也很重要,但创作所需的直觉以及偶然性更为重要。书法有别于绘画,由于无法涂改重写,胜负便取决于每一个瞬间。故有“一作一面貌”之说。

Q:你觉得这种书道精神的内核是什么?

A:梅舒适曾有过如此表述:“艺术因创作者自身对于艺术的有感而生,艺术创作必须能引起不特定多数的第三者对于美的共鸣。理应重视学问,但若对于经典仅是机械式的重复罗列,那又有何感动可言呢?相反,完全无视经典文化,唯我独尊的表现,不仅长久以来建立的传统之美无法得以继承和发扬,甚至连构成书法美学的基本条件也荡然无存,最后沦为以所谓的黑白表现手法所展现的创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作,或是以绘画的视角和理论完成的创作。现代人当不失偏颇与狭隘,慎思而后创作,遵书之方法才是提高技艺的先觉条件。”我深以为然并以此为训。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