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创意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老弄堂里的跨国设计

【文/张冰清 图/受访者提供】

在获得瑞士联邦设计奖后,主办方为Jean-Philippe Bonzon在纽约提供了为期半年的工作室使用权。JP志得意满地来到了纽约,但事情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一帆风顺——半年过去后,他没能在纽约找到工作。

但他并不想这么快就再回到瑞士,于是决定四处走走,看看新鲜事物。一个朋友听说了他的事情,便建议他:“为什么不到上海来看看呢?这里环境很友好,并且很需要你这样的设计师。”或许这也是一条路?他决定来上海试试,如果两三年之后仍然呆不下去,再回瑞士也可。但他没想到这一来上海,就生活了八年之久。

最初,他为一些上海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设计家具。2014年,他觉得是时候在上海开展自己的事业了,于是建立起了独立工作室:jpbd。与那些出没在写字楼和格子间的创业者不同,JP把自己的工作室和公寓都安在了一条幽静的弄堂里,在这里,阳光可以直射进院子,产品和模型能随意摆放在家中。周围上海爷叔、阿姨人来人往,用上海话亲切交谈,他听不太懂上海话,但努力在与邻居沟通,如今见面了也会热情地问候一句“侬好”。这里虽然狭小,对他来说却很舒适:“我不喜欢高楼,不喜欢乘电梯,但不介意住在小房子里,我想这里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作为一个“歪果仁”设计师,JP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欧洲风设计之中,而是以欧洲设计为基础,再将中国传统元素添加到设计中,这也是他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来到上海后,JP经常和中国的手艺人一起合作:“他们很有趣,并且技艺高超。”他尝试将中国的纸、竹、珐琅和翡翠元素都运用到设计上,比如“翠玉”系列茶几,就是受到了传统玉石的启发,他将“纳米微晶玉石”这一人造石打造成茶几,显露出翡翠的光泽。他也将自己在中国的居住体验倾注在产品之中,比如“上海”系列托盘的灵感就来自于上海的生活,托盘颜色五彩缤纷,既复古又现代,就如同这座城市一样;托盘堆叠在一起时像一座高楼,而密密麻麻的高楼正是上海的重要特征。

光外观迷人还不够,JP深知,作为一个家具设计师,终极目标就是让自己的产品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尝试通过多种方法来检验自己的产品,使其能够真正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每设计出一个产品,他都会先在自己家里使用,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实用的地方,就再次更改,这使得他的产品在实用性上大大提升,比如“杭州”系列和“上海”系列,托盘与底座都是用磁性吸合在一起的,清洗时则可以分开,极其方便。

而当共享公寓流行起来后,JP也发现了新的灵感库——他常常在公寓网站上欣赏那些受旅客欢迎的居住空间,观察他们如何摆放家具、摆放怎样的家具。在真实的空间里受到人们欢迎的家具,才是真正的好家具。他希望有一天,当他住在共享公寓里时,能够发现自己设计的家具,那是对他莫大的肯定。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