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和你在一起,去哪里或者哪儿都不去,我都愿意。 本期主题:在路上 钱钟书在《围城》中表示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如果两个有婚约的人经过朝夕相处的长期旅行,“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那么他们的婚姻肯定能稳固长久。 的确,旅行容易让人疲倦,从而表露本性。旅行也是不同价值、兴趣的集中体现:骑车、徒步,还是租车?跟团还是自助?去热闹的景点还是安静的秘境?可不可以哪儿也不去只是待在旅店看书?最重要的是双方是否能够包容彼此不同的选择,做到“只要和你在一起,去哪里或者哪儿都不去,我都愿意”。 《分开旅行》 作者:陶立夏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7-7 让他爱上我吧,让他爱上我吧,我们一起重回罗马。 五大洲,13座城市,170幅照片,一场别离,一段唯美清新的情感愈疗之旅。这个世界的很多风景,本来许诺过两个人的旅行,现在要一个人去完成。罗马、伦敦、赫尔辛基、墨尔本、新加坡、得克萨斯、奈良、耶路撒冷、米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开始对人世的离别,深信不疑。面对摄动人心的风景,作者陷入通透深刻的哲思,进而用温润流畅的文字,表达内敛厚重的情感。通过旅途可以获得无限的勇气与力量:翻过千山万水,放下牵绊、不再回头,重拾独立自由的灵魂,懂得简单美好的快乐。 《旅行的艺术》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0-1 旅行能催人思索。 很少有地方比在行进中的 飞机、轮船和火车上 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 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真正的旅行应该是怎样的?德波顿并不急于直接提供答案,而是将答案融汇在旅途里“如何好奇、如何思考和如何观察”中,让我们从旅行的思考中重新获得对生命饱满的热情。德波顿引用帕斯卡尔的话说:“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并且通过穿着粉红色荷兰色相间的睡衣,心满意足地呆在自己房间里的塞维尔·德·梅伊斯特的《卧室之旅》来提醒我们:“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屐痕处处》 作者:郁达夫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12-11 名义上自然是 隐士好听, 实际上终究是 漂流有趣。 这是郁达夫在1933—1934年间写下的游记。他用起伏多姿的笔触表达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思考,以及他自己细腻婉转的感情。在郁达夫的散文中,游记最具艺术魅力。一篇篇游记宛若一幅幅风姿各异的山水画卷,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逐层展示,景物的美妙从多个角度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除了描绘了令人向往的风景,还写出了在那个时代质地最俭朴的风流气象。 《438天》 作者:[美]乔纳森·富兰克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9 就好像对转动的 地球来说, 稳定的地面不过 是个错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人,一条小船,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与变化多端、危机四伏的大洋腹地对抗的438天,9000多公里,迄今已知时间最长的海难漂流。与灾难电影中的传奇浪漫不同,《438天》真实地表现出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细节:穿越风暴、喝海龟血、与鲸鲨同行,甚至以自己的胡须为食。特别是当他的同伴不幸死去,他将其埋葬后,经历了炼狱般的干渴、饥饿、濒死,他就这样在无边的海际线背景下,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这场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孤独之旅。或许目睹过他人与命运抗争的历程,我们自己身处逆境时会更加坦然。 《假如真有时光机》 作者:[日]村上春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8-5 我能以多余的时间和自己的想象力, 在那里点点滴滴地拾起 类似自身碎片一般的东西。 世界是那般广阔无垠, 而同时,它又是一个仅靠双脚 就能抵达的小巧场所。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假如真有时光机,你想实现什么愿望?从查尔斯河到湄公河畔;从雷克雅未克到托斯卡纳,村上春树用他妙趣横生的笔触,带领我们走上一条充满回忆的旅途,让人仿佛乘上一台时光机,穿越了现实的琐琐碎碎,抵达一个温暖有趣的世界。沿途的风景激活了眼睛,同时也激活了想象力,促使旅行者去省思既定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框架,并且开始发现世界的多重性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旅途中有苦有累,还会有失望,“不确定为什么要去,正是出发的理由,一帆风顺的话,就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