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哥窑之美,合于天造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叶克伟作品,哥窑葵口折腰盘

    叶克伟作品,哥窑八方贯耳瓶

传世哥窑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艺术,它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它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博学广才的基础上,通过实用化的提炼,与宋代的其他瓷器名窑一道,成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

勇挑父辈遗愿

如今,当人们隔着传世哥窑研究所展厅的玻璃,欣赏着一件件神若宋代哥窑的“当代哥窑精品”时,不禁要问:这失传千年的工艺,又如何在当代获得了新生?这不可思议的成就,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却和一位深居云和的老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南部瓯江上游,一个大型水电站正在兴建,在水库的淹没区,发现了大量的宋、元时期的古窑址群。当时几个专业的考古机构来到这里,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取得了一个令业内专家震惊的结果:“云和发现宋代哥窑古窑址”,这一成果在当时的权威刊物上进行了公布。也正因为这一发现,改写了一位老人的一生。

老人姓叶,名字叫德奎,自号“雁沙”。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在当代青瓷的发源地——龙泉上垟镇,在国家的号召下,聚集了一大批制瓷高人。 其中既有一脉传承的制瓷老艺人,也有技艺有成的艺术家及科技工作者。叶德奎老人年轻时正是在这里接受了全方位的瓷器技艺训练,凭其过人的机智和毅力,加上谦虚好学,获得了许多师傅的赏识。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叶师傅的手艺在几十年的磨练中日趋成熟。

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让叶师傅彻夜难眠,“云和发现了哥窑古窑址”。对于瓷器匠人来说,能够揭开哥窑的秘密是无上的光荣。

然而,这谈何容易!

哥窑的特征如何?工艺如何?这些最基础的课题都是学术的空白。

为了探究哥窑制瓷的秘密,叶师傅经常去窑址探寻,练就了“一人完成所有制瓷工序”的本领,并凭此成就了独树一帜的叶氏哥窑制瓷工艺体系。

叶师傅的手艺,包括矿物原料性质的认定、窑炉的设计和制作、釉料配方工艺体系、雕塑及成型艺术、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等等,甚至还研究了机械工艺学、电磁学、热力学等现代科学,业内人士评论他是当之无愧的“陶瓷巨匠”。

人们常说“画如其人”,其实瓷器也如其人。

传统瓷器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蕴含制作者的精神,能体现作者的喜怒哀乐。因而,瓷器精品大多是作者生命精华的凝聚。而在传统技艺条件下,哥窑瓷器特有的艺术表现力,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些无法言传的神秘信息。

老人过世后,云和叶氏传世哥窑制瓷技艺的重任便落到了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哥哥叶克伟,又名古儿,叶德奎的长子,自幼受父亲陶瓷艺术的熏陶,长期协同父亲从事传世哥窑制瓷技艺的研制。父亲过世后,他独立承担责任,在传世哥窑传统文化领域做了大量的发掘和整理工作,继承并发展了叶氏哥窑制瓷技艺。叶克伟致力于将传世哥窑艺术与当代高品位生活相结合,将传世哥窑与香道、书法、茶道等中华元素深度融合,开创传统文化运用于当代生活的新尝试。弟弟叶克明,又名十兄,系叶德奎次子,自幼酷爱艺术,深受家庭文化熏陶,通音律、善鉴赏。后跟随长兄古儿弘扬宋瓷文化,专研宋代传世哥窑和南宋官窑内涵。而后自建云和传世哥窑研究所,任研究员。两兄弟各有分工,哥哥负责传世哥窑的传承工艺,弟弟负责文化传播。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据叶克明介绍,“云和叶氏”之所以在浙江南部的云和县落地生根,一个原因是祖籍在本地,而更重要的是形成叶氏作品独特个性的主要原料来自于云和县境内。作品的神奇卓越,源于其与众不同的复杂制作工艺。

从原料的选择、采集加工到窑炉设计制造,再到成型、上釉、装烧、烧制,直到后期纹片沁涂,其间几十道复杂工序,环环相扣自成一体。叶德奎老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云和县境内的瓷矿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艺要求,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了分类和选择。

由于云和县地质属于复杂的火山成型地貌,分布有几亿年前的火山遗存,蕴藏金、银、氟石、钛以及叶腊石、玛瑙等珍稀的矿产资源,这为叶氏瓷器工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原料采集完后,还须经过煅烧、粉碎、淘洗、球磨、沉淀、腐化等复杂的加工和处理环节,方能用于陶瓷坯、釉的工艺运用。其中,最复杂的工艺是原料的配比。

“多次上釉多次烧成”工艺是南宋官窑系瓷窑的主要工艺特征。云和叶氏恢复了这一技艺,并深入研究和发展了其工艺特性,创作出一些极具传统特色的制品。

多次上釉多次烧成是非常复杂的技艺,完成一个过程需要十几道工序,一般需要上四次以上瓷釉,需要多次入窑烧结。其工艺的效果体现在瓷器的器型、釉质、纹片形状等的细部特征上,是传统工艺中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

现代瓷器的烧制由于窑炉工具的改进变得相对容易,然而也因此而失去了许多传统文化中对“火”的崇拜精神。云和叶氏在对窑炉进行改造的同时,体悟了古人对火的崇拜,进而创造了独特的“御火”工艺,诠释了深刻的“瓷”文化内涵,也令传世哥窑变化无穷。

纹片的生成是一个奇妙无比的过程。“两件哥窑不会产生完全相同的纹片”这本身只是一种物理现象,并不神奇。然而,让哥窑瓷器产生具有“生命律动”的纹片,却是一件需要人与物相互交融的事情。

传世哥窑以浑然天成的纹片和形制,深刻地阐述了“人天相应,天人合一”的哲理;以清新淡雅的色泽和质地,表达出“美德如玉”的君子风范;同样也以拙朴的天成机理,生动地寓意出天地自然的意境。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