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乐活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有灵

【文/冷梅】

瓷器用五千年的履历,将金、木、水、火、土的神奇属性融于一炉。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千年前的时间点上,诞生了真正的中华文明瑰宝,它在人类精神与大自然物化的事物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器物身上,纹片的力道与布局,恰如书法的意蕴妙不可言;“芝为华彩”的缺陷之美,超脱了俗世的完美,在更高的境界中,阐述艺术灵性与哲理;温润如玉,所带来的质感与光泽,体现了古人追寻的雅致与唯美。

上品瓷器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瓷器风格讲究“天工”,而人意为次。瓷者,本质为土,经水火之工而成器。同样泥土,同经水火之工,为何分得优劣?其奥妙在于:其形中的“神工”、“神采”和“神韵”。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之一。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哥、弟窑之说来自明人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泉,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无可考。但这说明龙泉窑有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另一类则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豆青次之,即所指的弟窑,被誉为民窑之巨擘。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红底足或露胎图形,产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

本期的两对被访者,来自龙泉青瓷两大文脉之冠,极具代表性。亦如龙泉瓷之来历,同是兄弟窑,哥弟同心,有发扬,有创新,传承传统制瓷手艺之精华,而年龄又同为七零后生人,传统之外,兼具了时代所赋予他们的创新思维。历史在不断发展,制瓷技艺也在不断进步,新一代龙泉匠人可谓身负使命。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