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浦弥太郎:不断地确认“生活”是什么

【文/周琳琳 图/资料】

“能做什么,想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但只要认真去做,生活就会变得有趣。

少年时都想要或者相信自己会成为内心稳重、从容不迫的出色大人。然而跨入成年人的年龄界限,难免发觉许多事物与想象的情形大不一样。成人后一样有寂寞,一样有应付不了的局面,一样在某些时刻虚张声势或者惴惴不安。关于作为大人的生存法则,你攒下了多少认识和经验?且由松浦弥太郎为你一一讲述关于美好人生的信条。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著名出版人、畅销书作者。18岁,高中辍学,揣着一张机票的钱只身赴美;35岁,开着一辆载满了古书旧刊的卡车四处漫游;38岁,在中目黑开了一间最有趣的二手书店,书只有两千本,但每一本都有自己的性格;41岁,担任《生活手帖》总编辑,将杂志打造成发行量百万册的生活宝典;50岁创立料理主题网站“生活的基本”。

近日,受邀于大屋顶和浙大出版社,松浦弥太郎带来新书《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背后的故事和他的美好生活哲学,其中包含了他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情感……

他想要分享给成年人的经验是:无限地接近自己坦率的心情,由己及彼地沟通和考虑,过严谨的生活。人生漫长,只有学会更好地自我掌控,才能“始终不渝地生活”。

孤独和感谢是成长的原点

Q:你高中时出国的经历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A:在我17岁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学校,变得很痛苦。为了寻找自我,我放弃了学业。但即便如此,我发现依然无法实现寻找自我的目标,我就考虑去美国。当时的我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少年,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一切。但当我真正来到美国后,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脆弱。之前我在家人朋友的保护下成长,所以我在美国感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非常巨大而深切的孤独。但正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我才明白了:何为强大,何为脆弱;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对什么有感,对什么无感。

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必须独自在美国努力生活。交流、学习、适应……我努力做到了我能想到的所有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我对人际交往,对生活,对当时的所有状况都心存感谢。这是我出生后第一次感谢所有的事物。

这份孤独和感谢之情是我现在心中的原点,是促使我成长至今的一个原点。而我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伴随着感谢的。所谓幸福,就是向所有的事情表示感谢。当我痛苦不可自拔的时候,就是我忘却感谢的时候。 所以我每天都告诉自己应该去感谢,都会考虑我该如何回报大家。另外,之前的经历让我学习到:与人争执或者置气只是一时的缓解措施,对处于困扰中的事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自己一直心存遗憾。如果我没有去美国的话,或许现在的我是不存在的。

Q:许多人像你这样经历过酸甜苦辣后,可能会变得比较消极低沉。你会如何劝解他们?

A:我小时候看到过一句诗:最差的也是最好的路。起初我非常震惊,因为在此之前我认为所有的人和事,都必须是最好的。通过这句诗,我明白人类就是要兼具强大和脆弱,这才是一种美好。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觉得逃避或者拒绝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的建议是请不要自我责备,而是要自我原谅和反思。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就是真正的自己。

另一个建议是我们要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明确自己到底想用这一生去做什么。哪怕你的回答很幼稚,哪怕你平时是一个害羞的人,你也要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朋友和老师,也要坦然面对。

这一页的幸福,为你而准备

Q:写书,经营书店、杂志,办网站……面对这些不同的工作,你如何切换角色?

A:以我经营的杂志为例。在我制作《生活手帖》这本杂志的时候,很想振兴这本杂志,所以每天我都工作到半夜。一天工作结束后,在回家路上的便利店里,我想到:我在干什么?我在寻找什么?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所寻找的是能治愈疲倦身心的事物。它可能是甜甜的冰激凌,也可能是点心,也可能是杂志。我们每天都会寻找治愈自己的事物,这就是我制作杂志要做的事情:治愈他人,拯救他人。

以我的书店为例。我经营一家小小的书店已经十五年了。我和我的伙伴们有一点共识:这虽然是书店,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卖书,我们想要的是让爱书的人集聚一起。我的店只有11坪(约36平方米),书籍也只有两千余册,所以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即便如此,每天也会有约四百人来到我们的店里。其中有附近居民,有外国人,也有把我的书店当作社交媒介、又对文化较有兴趣的年轻人。

我想只把书店当作卖书的场所,是不少书店消失的原因。在卖书之前,我们应该想想能够给予大家的是什么,而非单纯地把书从左到右进行排列。我会利用书店,向大家传达感动的事情,令他们心头一暖。 在书店工作的人必须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大家之所以来到书店,是想找到拯救自己、帮助自己的书籍或者其他介质。我们就在做这样的书店,我们一直都是先考虑怎样和这些有困扰、有烦恼的人进行交流。我认为所有的销售者都是这样,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优先交流,还是优先售卖?

Q:你对经营生活方式类的杂志,有什么心得?

A:第一,考虑清楚:现在我的定位是怎样的?我把什么作为目标?我珍惜的是什么?我拥有的是什么?这些都要很准确地传达给读者。甚至具体到这一页的内容,会让哪些读者变得幸福?第二,我们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这本杂志消失的话,大家会变得困扰。第三,杂志文章的题目会拟为大家都熟知的事情。因为人们对于自己知道、了解的事物,会有一种“我想要更加知道、了解”的态度。

Q:本次的新书《我想要始终不渝地生活》里也谈到了,你会为了新的工作去结识新朋友,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A:我今年已经52岁了。从出生到现在,我的社会关系已经渐渐确定了。加之我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我的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窄。但我认为人活着就是要不断去和未知相遇,所以我特意去结识了新时代下不同领域的未知的人们,以了解这部分世界。我觉得自己还在成长,所以我的生活充满学习。

“朝五晚九”的生活

Q:那你一般阅读怎样的书籍呢?

A:首先是古典书籍,从古至今流传而来的书籍。其次,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所以相关于历史的这些书我也很喜欢看,尤其是自己还不知道的历史。以上这两类书,也是我会去珍惜和典藏的。

最近我开始读漫画书。这也是现在日本国民读书的一个特征:许多非常专业的知识,比如经济、历史、法律等,通过漫画的形式被呈现出来,简单明朗地传达给读者。这些书籍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此外,对日本的一些经营者来说,许多人会从漫画里去学习经营方法。在日本,漫画正在被重新高度评价。

Q:在日本,阅读纸质书的情况如何?

A:人数还是在下降的。现在更多的书籍只是告诉读者知识和消息,比如说成功方法这样的书。这类书的数量很多。但是我们如何定义成功?成功的反义词是什么?很多人以为是失败。但我认为成功的反义词是“什么都不做”。我能想到的任何事,我都会去尝试。失败的经验是非常珍贵的。成功者的失败经验比别人多,由此他们知道得更多。挑战这件事非常孤独,但是请放心,对于非常努力去尝试的人来说,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帮助你、支持你、鼓励你。我就是其中一员。

Q:除了看书以外,你在生活中还会做些什么?

A:正如新书中所写,我的生活很规律。因为每天上午我都想有创新的精力,所以我早睡早起。我早上五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起来后到七点左右,都是我自己的时间。我会晨跑、吃早饭、看报纸、读书、检查邮件,基本上比较悠闲。我每个月的跑步量是一百公里。

七点以后的时间,如果是工作日的话,我会早早出门,第一个到公司工作。整个上午我都会做生产性的工作:思考和写稿。下午我会与人见面来沟通商议,以及收集信息、发布内容。不管多忙,我都会在晚上六点半结束工作回家。周末早上七点后的时光要比平常悠闲、身心舒畅,我认为这是检验自己生活得还不错的标准。从步入五十岁开始,我就这样更有规律地早睡早起,这就是一种勤勉的保养。但我不会在不该休息的时候去休息。另外,我一周有两天不使用智能手机,我的电子产品从不会放在床头,也不会拿进卧室。生活在这个科技时代,很幸运;但保持人和科技之间的平衡感,同样很重要。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种富足。

此外,我每两周一定要剪一次头发。 对我个人来说,去理发店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习惯。因为在剪头发照镜子的时候,我可以好好端详我自己,好好地去看岁月在自己脸上留下的变化。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我会因此知道自己可能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补充。

Q: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就是你的理想生活?

A:尽管很有规律,但是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忙碌了,所以还不能称之为理想的生活。如果让我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我可能也并不会开心。对我来说,生活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新书中写到的,生活要回归“基本”。于我而言,最重要的“基本”就是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确认“生活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就是自己的“基本”。

Q:那么你偏好的生活美学,是否是时下大热的日式简单冷淡风格?

A:我觉得说简单就是美,是一场误会。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只要减少元素,这个事物就是美的。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为了把东西做得更美,做得更好而去减少设计,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流行。而它已经作为一个课题,在日本备受讨论和关注。

世界不会抛弃精通一事的人

Q:当今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A:我发现一些日本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比较极端。一种是他们不愿意跟别人去交流,而是沉浸在手机电脑的世界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解决他们生活的问题。另外一种是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志愿。这样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将想法付诸行动。

Q:对于前者,你有什么建议吗?

A:年轻人可能觉得网络的世界有魅力,也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他们应该尽力去发现这并非能完全满足他们,要学会不依赖甚至有时摆脱这些事物。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生活方式,我是一周内会有两天不使用,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是不会在人前使用,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就算他们有智能手机,他们也只会在其他人看不见的情况下去使用。大家会觉得他们是非常帅气有型的。这可以算是现在日本年轻人的变化,但这一现象还没有流行。

Q:你觉得年轻人需要具有怎样的特质和能力?

A:特质的话,第一点是平衡感,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第二点是不要持有漠然、事不关己的态度。现在这个时代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时代,所以需要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被世界知道。第三点,不要伤害别人。 持续性地考虑别人是否有困扰的事情,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三点是基本特质。

能力的话,我希望年轻人能够在一件事情上精通。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只要相比于别人,自己研究得更仔细。这个世界不会抛弃这样的人。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