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单纯、简洁的一种艺术形式,陶瓷融合了实用、礼仪、艺术等不同面向的功能。但由于现代公共展示条件的局限,阻断了瓷器轻薄、润泽等本来需要通过触摸来感知的部分,使观众只能通过观看这种单一的手段来感受。在展览《新瓷记——当代瓷器装置艺术展》中,艺术家张明、金贞华夫妇通过设计手段,把单纯的“凝视”引导向多维度体验。 水墨画的黑与白 张明带来的作品《云语·山水》,用艺术家本人的话来说,“是近期思考的一次呈现”,融入了他对传统水墨画的新理解。中国水墨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它使用的材料、绘制方法,历经千年传承,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模式。张明却试图用陶瓷材料来打破这种传承。比如,中国水墨画讲究墨分五色,而这件作品用白瓷来表现墨色,以白当黑,用自然形态作为造型元素,创作出不同的白瓷造型。同时,他用这些造型作为水墨笔法中的皴、擦、点、染;还用造型的大小来传达笔墨的轻、重、浓、淡。他把单片的白瓷元素不断地重叠摆放,疏疏密密,用光影来渲染它的明暗,重现水墨画的黑白相间。最后,作品被呈现在白色玻璃展台上,形成淡淡的倒影。一片一片白瓷的组合,就像一笔一笔的水墨笔触,把传统的二维山水,以三维的形式表现,成为传统山水与当代陶瓷水墨山水的一次对话、一次思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传达独到的东方审美哲学。 生命的停与转 如果说张明的作品是借助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在陶瓷的外在形态上打破常规,那么金贞华带来的作品——《悄然的变化》和《方向》,则是赋予了陶瓷不一样的内部生命,由泥土与火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她借助陶瓷材质,以此作为创作的媒介,用隐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出“生命”这一主题。生命不停息地变化着,无数瞬间律动来不及细细观赏就悄然逝去。金贞华灵敏地将其捕捉,并停留在作品《悄然的变化》中。一件件相似却不相同的瓷器,静态地传达出内在的“生命”律动。同时,作品也向人们展示了“此时”的拥有,记忆生命稍纵即逝的美丽。 而《方向》系列作品,寓意了金贞华对生活中很多可变而不可控方向的选择的探讨。被捏制出片状转折的瓷器表现出不定性的人生方向之感,就好似折纸的方式,折来折去地寻找向不同方向延展的可能性,却又在不重复、不间断的延续中不脱离器型,万变不离其宗。 夫妻档的异与同 对艺术从业者来说,夫妻间的亲密情感可能会带来职业上的“附带性伤害”。外人不免把夫妻档拿来对比,或是担心二人世界里的相同、相似的生活经验有可能会磨平他们之间的不同,进而消磨彼此间的创造能量。但在本次展览中,张明和金贞华用明显的个性化“语言”,让观众看到了“瓷器”装置艺术的更多维度。正如策展人王晓松所言,一位宏大叙事,大开大合,采用“装置+行为”的方式;一位绵细入微,不疾不徐,运用作品组合形成的视觉叙事关系,努力强化对意义空间的把握。 而无论是张明还是金贞华,二位创作者都赋予了陶瓷这种传统语言以新的理解,表达出不尽相同的东方文化。当他们带着各自的瓷器装置来到苏州奕欧来奥特莱斯,这片洁白同样为经典的东方园林和斗拱飞檐的亭台锦上添花,也增添了东方文明的别样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