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封面

下一版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一山:“老派”少年初长成

【文/王婳】

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多一点原始的东西,可以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通过打电话、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的。这种虚拟的交流也很别扭。

情怀和情义比什么都重要

2005年,一部《家有儿女》让13岁的北京男孩张一山被全国观众所熟知,机灵、调皮又可爱的刘星也成为电视荧屏上经典的喜剧形象。如今,张一山已经是拥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多部代表作的成熟演员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此次他主演了正在东方卫视周播剧场热播的《家有儿女初长成》也让不少观众有些意外。 

“随着行业的发展,像《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爱情公寓》这类曾经在每个中国观众的成长路上留下过印记的经典情景喜剧作品却越来越稀缺了,我觉得很遗憾。”张一山说,再次出演这部剧,也是因为“情义”和“情怀”:“情景喜剧可能在你们眼里有点没落,也确确实实最近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情景喜剧。可能一些年轻的观众甚至从来都没有看过情景喜剧,可是对于我而言情景喜剧是让我被全国观众认识的一个作品。所以我觉得还是希望大家多拍一些让孩子们能喜欢看的戏。” 

因为热爱,所以尽心。 

尽管这次拍摄,并没能聚齐《家有儿女》的全部主演,但《家有儿女初长成》在他心中的分量完全不亚于前者。“《家有儿女》是影响我人生的一部戏,在我二十四岁的时候能给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给自己一个交代,这种情怀很重要。” 

曾经的“刘星”,淘气捣蛋,成绩不好,但却仗义、善良;而这次的“江北”也依然有着“熊孩子”的影子。张一山说,他偏爱这样的角色,因为可以在导演和编剧所设定的情景里找回小时候的“自由”:“我从小就出生在北京西城区的胡同里,小时候没事就和朋友同学在胡同里穿梭打闹,去各家串门。那个时候我觉得,胡同就是我的天地,身边没有坏人,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身体里住着个老年人

从“儿女”初长成“少年”,不得不提的当然是《余罪》。在这部作品中,张一山贡献了他最棒的“技术”。只用一个眼神,他将黑白之间的生死挣扎和割舍亲情时的剜心之痛,抽搐、绝望、无助、歇斯底里……每一项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而这样的他,在《春风十里不如你》中又化身摇摆不定的文艺范儿秋水,让人又爱又恨;再是翻拍自韩剧《Kill Me Heal Me》的《柒个我》,讲述了拥有七重人格的沈亦臻结识女主治医生白欣欣与其相知、相爱,最终得到救赎的故事。张一山一举承包男一号到男七号的角色。要知道,韩国版男主角池城在挑战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38岁了,而只有25岁的张一山,却依然十分准确地拿捏了每一个人物哪怕是一个眼神或一个手指动作,凭借分裂式演技炼成“戏精”。 

在张一山看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身体里常常住着一个念旧的老人。“我可能确实有点复古,有点像一个活在当代的隔代人。”他说,他喜欢手写的东西,喜欢听李宗盛、王杰的老歌,喜欢老北京豆汁、炒肝那些接地气的传统食物;也不像大多数90后那样,他不太爱上网,也不爱打游戏:“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多一点原始的东西,可以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通过打电话、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的事。这种虚拟的交流也很别扭。” 

演戏之外,张一山更愿意在家待着,和父母一起吃饭,陪他们参加饭局。他喜欢听父母聊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聊不同工作领域里自己没经历的事情。可能正是这些在外人看来有点“老派”的作风,成为了张一山塑造角色时的经验积累,更是一种人生财富的获得。 

虽然年少成名,一路收获过鲜花和掌声,如今褪去了青涩的张一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演技永远是他唯一不懈的追求。他曾说:“你要是选择了做演员,就一定要做好无法成为明星的准备。”他不是“明星”,是一个以“演员”为职业,一直保持初心,努力专注演戏的普通人。 

亮点 Highlight

在《家有儿女初长成》中,张一山与高亚麟这对“半路父子”的回归颇为瞩目。时隔十余年,高亚麟对久别重逢的“继子”也表示了肯定:“拍《家有儿女》时,张一山才10岁,可以随便‘掐’他。现在他长大了,演技也越来越好,很替他高兴。”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