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创意志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与铜共舞

【文/吴诗怡】

对罗黛诗和谭志鹏来说,铜这种材质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生活中的铜制品大多源于工业化、标准化的加工,以至于人们对铜的印象往往是机械的、死板的、冰冷的。但在这两位设计师眼中,它可塑而富于变化,它柔美而充满想象力。

在念研究生时,罗黛诗辅修了金工首饰设计制作。在这期间,她发现相比于贵金属,铜的可塑性和变化性对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那时她正好收到了融设计图书馆主办的“融铜”设计展的邀请。以此为契机,她开始对铜着色艺术进行研究。她将铜着色与文房用具、家具相结合,使这些铜制品表面呈现出斑斓的色彩,恍如铜材料的生长艺术。它们多彩、灵动、奇幻,很难想象是由氧化和腐蚀造就的。她用这种富于生命力的色彩,呈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另一边,谭志鹏正在考虑毕业选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朋友一起去拜访了一家制作铸铜雕塑的工厂。在他眼前,红彤彤的铜水倾泻而下,曾经冰冷的金属在此刻似乎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他意识到这种名为失蜡法的铸铜工艺能把他脑海中的形象或者想要保留的瞬间定格下来,这种工艺蕴含的想象力让他分外着迷。继毕业设计“生肌”成为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后,从此他便走上了以铜为主的限量艺术家居品创作的道路。

谭志鹏将接触这一传统工艺的经历视为一场美丽的邂逅,而对铜的热爱则将他引向另一场邂逅。他与罗黛诗在“融铜”展览上相遇,相似的观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山海经·西山经》的这一段记载是两人的设计工作室——“蛮蛮鸟”名称的来源。就如神话中这种相遇方能飞翔的鸟一般,遇见彼此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蛮蛮鸟”也成为罗黛诗第一个系列作品的名称。在谈及这个系列作品时,罗黛诗说:“那时我希望用设计来解答当下的困惑,以及将设计作为自我表达情感和思考的一种方式。所以‘蛮蛮鸟’对我来说,是一种持续反思自己,以及坚持自我表达方式的象征。”

谭志鹏有着相似的观念,他钟情于传统失蜡浇铸工艺,但并不局限于此。他说:“无论是失蜡铸造还是其他工艺,其实都只是表达想法的媒介。媒介会变,但追求好玩的创作这一想法是不会变的。”他热爱铜铸造这一领域,愈是沉浸其中,便愈能看到无尽的可能性,他享受着创造过程中的未知与惊喜。

对他们而言,设计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的方式,而铜就是他们的语言。这种材质使他们相遇,也让他们有了热爱的事业。铜早已不再是一种冷冰冰的金属,它承载着他们的思想,也让他们看到了生活和艺术的无尽可能。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