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杨浦区,原先曾汇聚了一众纺织厂、发电厂、自行车厂,工厂搬迁或改造后,留下的不少老厂房却已锈迹斑驳,在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它们亟待更新。高和云峰办公大楼正是其中之一。 建筑师俞挺在做设计时喜欢使用对偶手法,如果以相似面貌的办公空间、不精致的伪art deco风的建筑立面、缺乏生气的暗黄色石材作为上句,俞挺设计的下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用轻盈自由灵动的艺术装置创造一个具有想象力的新世界。 温柔白云乡 “我以为我是杨浦区的一个陌生人,但其实不是,我这个控江中学的校友终于在这片粗犷的工业区里用设计激起了空气中那变化不止的骚动。这金属面纱从天堂挂到地面上,上面有树、城市、河流和远山。”于是,在大楼与天空的交接处,一座纯白色的屋顶花园闪耀夜空。俞挺移除了原本屋顶花园里的不少绿植,剩下的绿植被他用温柔的白色拱门廊柱包裹住。在全新白色地板的映衬下,屋顶花园像是一座银白色的宫殿。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白云乡。它宛若在朵朵白云间悠然而至的天外来客,飘浮于杨浦区的上空,梦幻又真实地存在。这个明亮纯粹的屋顶舞台,为旧大楼剥去了一丝陈腐,披上了一片轻盈。 共享“山水画” 闪闪发光的屋顶花园是俞挺描绘的山水画的高潮部分。这幅画以俞挺喜爱的穿孔铝板为笔墨,以写意山水的方式描绘出立面、大堂、办公区和屋顶,串联为一幅立体、完整、行云流水的长卷。穿孔铝板材质划分空间区域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此起彼伏的流动山水意境。“其实,我对大堂的想法很简单。你们看到的所有曲线,都是来源于我小时候画山水画时候的灵感。我们所处的环境太过陈词滥调,我就是想要跟陈词滥调做斗争。” 传统办公环境亦是如此。刻板的大堂、沉闷的色彩、冰冷的楼梯间……设计团队希望改变这种司空见惯,将其打造成一个升级版生态系统,或者说是含有生活和社交的新型联合公共办公社区。以“共享互联”作为关键词,崭新的共享大堂、会议室、健身仓、书吧等区域被搭建起,可以满足楼宇办公场景中所需的轻饮食、休息、社交等需求。 不接触策略 这个山水装置是附在外立面、广场、花园、雨棚和室内已经完成的装饰面之外的,它以最小最少的构建,和原来的表皮发生关联,但又呈现出不接触的姿态。这层金属铝板可以被视作一层面纱般的艺术装置,和原来的大楼若即若离,相互遮挡。二者的关系随着空间的转换而改变,让这幅山水画仿佛要动起来。 这种不接触的策略无需花费全部拆除重建的高昂费用。在项目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俞挺却坚持要营造这样一个看似与办公毫无关联的“梦境”,以点滴设计助推这片街区的微更新。无法正面对抗时,不接触的抽离与融合便让过去破茧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