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指尖落沙,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有人说,看到我的作品会让他们觉得有一种力量,也有人说,难过的时候,就喜欢放空自己看看我的画,好像整个世界都明亮了。我想真正有灵魂的创作,就是让观者感知到你创作过程中的情感。”

站在沙画台边,一捧细沙,一双巧手,她让沙从指间有度地布撒,再用指尖轻巧地勾勒点画,静止的画面跟随手指的快速拨弄,从华晨宇、宋仲基、张国荣,到《那年花开月正圆》《超时空同居》《镇魂》,不论是细致的人物刻画,还是动人的故事描绘,都惟妙惟肖,扣动人心。这位让孙俪都评价说“看一遍,感动一遍”的“会讲故事的沙画艺术家”叫作茗喆,从掌握沙画的基本技法到第一次登台演出,她只用了12天。

也许梦想触手可及,就看你伸不伸手

这样一个画功了得、心灵手巧的姑娘,却曾是“理工科学霸”,并非艺术院校出身。茗喆在大学学的专业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让很多人都颇为陌生的地质类学科。毕业后,她来到四川,进了一个对口的单位,但因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哪怕茗喆只是个娇弱的姑娘,每天也要跋山涉水,她形容自己“忍受过零下20度没有暖气的严寒,和39度高温下蚊虫肆虐的叮咬”。一年后,茗喆转了岗位,过上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生活。

虽然,工作内容让她舒坦了很多,但又让她陷入闷闷不乐的状态。“其实当时工作还是挺顺利的,我参加文艺比赛也都能得第一,但就是感觉不快乐。我觉得自己只是机械地在做事情,心里并没有满足感。”这种“一眼看到头”的日子也让她心生惶恐,“25岁,过着52岁的生活,好像能看到30年后自己的样子,日复一日地复制粘贴,直到年华老去。”而她希望的生活是:每天早上醒来,都可以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奋斗和拼搏。

正当茗喆对工作心存疑惑时,又碰上了感情的变故。于是,她当机立断决定裸辞,离开这个已无留恋的地方。从做决定到辞职,茗喆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但身边的人却并没有为她的勇气鼓掌。如今回头来看,这却是茗喆新生活的开始。回到河北老家,父母一方面对女儿回到身边感到高兴,一方面依旧希望她过上循规蹈矩但安稳的日子。但对于茗喆来说,“也许我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生活越是平静,内心越是不安”。

于是,茗喆很理性且实际地为自己的将来盘算,并从音乐、写作、绘画,这三件自己最热爱也最擅长的事情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经过再三思考,最终选择了绘画,这个她从五六岁时就发现自己拥有的技能。

在一次参加婚礼的时候,茗喆见到了沙画艺术,并“一见钟情”:“沙画不仅要画画,要配乐,还要写故事,恰好把我喜欢的三件事都融在了一起。”当下,茗喆就认定了沙画,但当她将想法告诉父母和亲友时,却并没有得到理解:“很多人惊讶着我放弃的和我选择的,在他们脑海中关于我的角色设定,也许就是擅长考试的优等生。可我偏偏去画画了,甚至好多人问我,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那是茗喆最孤独的一段时光。面对着所有人的不理解,坚持遵从自己的心。那个冬天,她去看望了自己的美术老师,并倾诉了自己的困境。没想到,老师却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告诉她一定不要放弃画画这件事。当时,茗喆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惋惜与失落,就那一瞬间,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放心吧老师,我不会放弃的”。

在决定学沙画之前,从未系统学过画画的茗喆觉得,还是要先练好基本功。于是,她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学了20天美术基础。在老师告诉她,她已经完成了普通人需要两年才能达到的水平时,连茗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接着,她又用了12天的时间,通过网络上的视频自学,掌握了沙画所有的基本技法并完成首次登台演出:“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真的爱上了沙画。好像沙画这件事就是注定在这里等我,它可以承载我所有爱的事。每一个作品的诞生,都让我兴奋又欣慰。”

无畏和坚持

为了精进沙画水平,茗喆还专门联系了自己非常崇拜的沙画老师袁宝龙,向他讨教。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2014年10月,茗喆将原创的第一个沙画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发布在朋友圈,在小范围内火了一把。这也是她至今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那段时间,正逢网剧《匆匆那年》热播,茗喆将自己的同名沙画作品传到视频网站,没想到竟意外走红,结果很多人都找她来定制沙画。有点不明状况的茗喆当时一个画面才给出了500元的报价,导致她在一个月内就接到十几个订单,茗喆直言那个月简直“累疯了”。随即她就反省自己,决定不再随意接订单,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画画的机器。就在这个时候,茗喆接到了袁宝龙的邀请,问她是否愿意一起来北京创业。这对迷茫的茗喆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茗喆拎上个箱子说走就走,单枪匹马地就来到了北京闯荡。“在高铁上,我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兴奋得差点掉下眼泪。对未知的向往,和对未来无数种可能性的猜想,我把所有的反对都抛在了脑后。像一个无畏的战士,准备好披荆斩棘。”

在跟着老师学习的七八个月中,茗喆一直在沉淀自己,耐心地锤炼技法而不是着急去创作新作品。慢慢发现,自己更喜欢故事和影像,喜欢能带来情感共鸣的作品。因此,茗喆与更注重技法的老师出现了分歧。“技法是可以慢慢磨练的,但创作的灵感和情感就如同作品的灵魂,你不是单纯在画一个模型,那是包含情感寄托的。”就像茗喆现在的每个视频开头都会出现的一句话——“记录爱与感动”。

离开团队的那天,又正碰上房租到期要搬家,茗喆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孤独的一个人”,揣着仅剩的一万元存款,不知道下一步路要怎么走。茗喆觉得自己很幸运,似乎在每个转折点都有新的方向在指引着自己,在交接租屋的时候,她碰到的下家是一个心理学的研究生,他直言感觉茗喆“负能量太重”,建议她好好放松自己,吃喝玩乐,想干什么都行。当时有些“破罐子破摔”的茗喆就放纵了一段时间,还去西宁玩了半个月,看着好山好水,顿时觉得非常治愈,回到北京之后,就感觉负能量都烟消云散。

闲来无事,就根据当时自己非常喜欢的歌曲《南山南》创作了一个沙画作品,把这段时间的情感都寄托在了画里。当她把作品分享给一些民谣公众号时,得到热情的反馈,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作品,不断被转发,结果又火了。“没想到离开团队的第一个作品就得到了这么好的反响,几乎没有经历所谓的低谷期,就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她抓住了情感的力量 

2015年年底,短视频掀起风潮,好奇心让茗喆也尝试做起了自媒体。隔年年初,趁着《太阳的后裔》热播,脑洞大开的茗喆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可以和沙画里的宋仲基谈恋爱,那一定很有趣。于是,她和小伙伴写起了剧本,在家里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厨房里搭起了摄像机,再用投影将沙画投在墙上,然后自己融入场景中,与“宋仲基”隔空互动,创作出沙画小剧场。当日,秒拍的流量就高达八百多万,还被推上了热搜。 

茗喆笑称自己“坐拥四百个微博粉丝,开始了我的自媒体之旅”,“小透明”一夜之间变成了“大神”,粉丝也噌噌上涨,如今已经达到了近五十万。茗喆顺势又创作了几个小剧场类型的作品,但渐渐发现,这类视频没有什么营养。于是,她又转变风格,尝试创作一些具有感情线的作品。 其中的代表作就是《乔任梁的猫》。虽然,从乔任梁过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建议茗喆画这个主题,但茗喆不希望被误会是在消费逝者。只是,她觉得,粉丝们似乎需要某种力量,加上自己也很喜欢乔任梁,还是决定要为他留下些什么。所以,她刻意避开了话题期,等舆论渐趋平静后,再发布了这个作品。她把粉丝们画成了一只小猫,每天陪伴着乔任梁,看着他一路成长,并表达了对他的思念,相当于在替粉丝们发声。这个视频里,茗喆还特地自己写了旁白并配音,感同身受的她在录制过程中一度哽咽。这个作品也引起了轰动,感动了很多观看者,尤其是粉丝们,他们纷纷自己重新录制茗喆的这段旁白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随着沙画作品越来越纯熟,茗喆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不断尝试新的风格。比如,彩沙沙画。对于茗喆来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彩沙作品是《老九门》,那也是第一个让她舍不得擦掉的作品,她记得自己当时围着台子转了好多圈,就是不忍心下手。“如果想保存沙画其实用胶水喷,是可以做得到的。但能留住的也只是一个画面,而完整的作品并不只有那个画面,前后之间是有关联的。所以,我还是忍痛擦掉了,还好留下了美好的影像资料。”此后,茗喆也正式进入到影视剧沙画的创作。 

“影视剧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方向,首先它的故事是完整的,其次,画面和镜头感非常好,让我可以有很多镜头组合的筛选,让我们的作品可以呈现很美的状态。”于是,渐渐有了《大话西游》《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年花开月正圆》等诸多爆款。尤其是作品《那年花开月正圆》,除了被孙俪“翻了牌”,茗喆还被邀请参加了剧组的庆功宴:“我觉得收获很大。除了在现场认识了很多主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外,和那些优秀的演员在一起,会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让我看到了坚持这件事的意义。” 

回顾以往,茗喆总笑说,自己似乎一直有“新手运”,每个阶段的第一步都走得非常好。因此,她很感恩每一段的结束,与每一位老师的告别,也包括自己每一步的成长。她从不着急往前走,而是选择忠于内心,用真情来给人宽慰,用沙画记录爱与感动。“有人说,看到我的作品会让他们觉得有一种力量,也有人说,难过的时候,就喜欢放空自己看看我的画,好像整个世界都明亮了。我想真正有灵魂的创作,就是让观者感知到你创作过程中的情感。” 

Qa 生活周刊×茗喆

Q:从前期准备到最终成品,哪些步骤比较耗费精力?

A:首先,一部戏为了抓到一个点,要反复看很多遍。电影还好,但动不动就几十集的电视剧,真的很费精力。加上我又是个处女座,追求极致,有时候看到眼睛过度疲劳,但又不能停下手头工作,只能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继续。

画画之前的调色工作也很麻烦。外面买来的彩沙颜色很呆板,而我比较喜欢日系风的色彩,只能自己动手调色,每次创作大概要用几十种自调色。我曾经画过一颗宝石,用了七种紫,但给别人看,都以为只是一种紫色,知道真相后大家都惊呆了。

再者是剪辑。从故事脚本,到分镜,到录制,剪辑配乐,最终留下的都是最精髓的东西。我不想让大家看到一些犹豫或者出错的镜头,让视频里的每一笔一画看上去都是最终结果的样子。因为是彩色沙画,有时候一笔色彩混错了就要重头来过,我也尽量在画的时候不出错,所以会画得比较仔细,比较慢。一般作品包含四到六幅画,剪辑后的成片只有四五分钟,但其实原片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每段原片的容量高达几百个G。

Q:你觉得创作沙画,哪一部分是最难的?

A:自然是创意。纯粹画肖像的话,谁都能画,但你怎么把自己的情感揉进去,表达你的观点,这是很难的。另外,从自媒体的角度,有时候在创作上要做一些取舍。如果,让我纯粹去做艺术创作,我一个月可能最多出一两个作品,但自媒体要考虑粉丝的诉求,所以我现在每个月要发三四个作品,不得不压缩一些东西。

Q:在沙画艺术上,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和期待?A:顺其自然地往前走。我知道我的作品中还有很多不完美,但谁会嫌自己的孩子丑呢?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会感激我的每一个作品,它们能让我看到我的每一次进步,越来越好,就像代表着你的成长一样。对我来说,我的作品都是十分满分,每个作品对我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存在于特定的时间,承载了特定的心情。希望未来我也是和沙画共同成长,而对于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有很深艺术造诣的人,这些就交给时间。

包容且接受现在的我,并跟这个行业一起进步,跟粉丝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