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设计,总会有那么几个地区或者国家会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比如:德国、日本或者北欧。但是,世界是怎么来看待中国的当代设计的?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当代设计师之一”,周宸宸说,其实国际社会尚且不存在对中国现代设计的认知。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他说发达国家对中国现代设计的理解,就如同我们对非洲现代设计的理解一样,充满未知。中国设计产业相比于欧洲、美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中国的家居产业为例,其实也只发展了20年左右。所以,他认为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现代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到中国现代设计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异。 谈到东西方的差异,周宸宸认为有30%的差异源自地域文化,而更多的是因为中国的设计还未进入到这个领域的“发达”体系所造成的。但在现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已退到其次,国际上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基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当代文化再结合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发展的。这种全新设计模式的出现,让周宸宸寻找到了他想表达的设计方式。 “2016年周宸宸工作室的作品Ping Screen在米兰设计展上获得了Satellite Award的special mention奖项。在作品的设计阐述中,工作室并没有提及‘中国’这个词,而是用了‘东方’。它没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元素或符号,而是形态简洁现代,但却隐约感受到一种‘东方精神’的存在。”这就是周宸宸所呈现的表达方式——世界通用语言下的设计。 不同地方会有不同的主流设计,但总会有大部分人认可的部分,而周宸宸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设计,为世界上大部分人、为共通的部分去做设计。他不想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地域或文化中,但也不会刻意忽略自己的背景,更希望能尝试用国际通用设计语言去阐述现代的中国。在周宸宸眼中,中国其实已经进入现代化社会,中国人也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生活,只是中国的现代与西方的现代一定是有区别的,而这个区别,就是他要用设计去阐述的。 他认为设计的状态也跟其所处的社会状态息息相关,只有当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不断发展、强大,逐渐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深入到发达社会的认知当中去,中国设计才更有可能被认识、关注和理解。所以周宸宸希望他的设计是对中国现实状态的一种体现。 现在看来,周宸宸无疑是成功的。这位年轻的设计师凭借宏观视野,逐渐成为被国际社会和媒体率先认识的中国籍设计师之一。他更在2017 Salone Satellite卫星展20周年庆典上,成为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年轻设计师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