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一生中会有六年的时间在小学中度过,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遇见人生中第一位好朋友、第一门让你感觉眼界大开的课程、第一位让你愿意认真听课的老师,我们在这里发生了许多第一次。小学校园,或许是儿童除了家以外心灵最为依赖的场所,更是人们储存于记忆里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夹,而国外的设计师给予它的美好设计,让此“文件夹”拥有更多的内涵。 瑞士 折叠屋顶的学校 这间位于瑞士Port村庄居住区的小学,整个学校的主体建筑拥有独特的折叠式屋顶结构。建筑师通过参考附近房屋屋顶的倾斜度、地区的发展历史和旁边Jura山脉的平缓山丘形态,最终设计出了这个屋顶造型。在房顶安装了超过1100块太阳能板,大约每小时可以产生300千瓦的电力,足以满足学校和周围5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该建筑位于缓坡上,建筑师利用了现有的地形优势,并根据不同的出入通道去连接各个室外空间。底层空间被设计成教师的办公区、工作坊、学校厨房等多个空间。 一楼则包括九个教室和三个幼儿教室。得益于这种折叠的屋顶设计,每间教室都看起来像一座独立的小房子,为孩子们营造出温馨自在的学习环境。 相邻的教室通过大门相互连接,并且可以直接通过通道进入小组学习区和宽敞的多功能中间区域。这种布局为当前和未来的教育都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整个建筑结构选择预制的木质结构来进行建造。所有的木材都来自可持续林业,并且其他的建筑材料也都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这一系列的安排让这个学校建筑符合高生态型的建筑要求。 屋顶的天窗为房间内部区域提供自然光线,同时沿着建筑的立面,光线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位置进入房间。窗户还提供了自然的通风,使得在屋内感觉更加舒适。 中国 内院式的私密校园 位于浙江安吉县灵峰地区的下扇小学,作为接替原有临时校舍功能,接受周边拆迁安置居民儿童入学的地方,校区地块狭小,在布置完所需的室外场地之后,留给建筑主体的场地非常有限。 基于这种现状,建筑师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与外界隔绝,专门留给儿童的心灵归属的空间与场所。从构建儿童心灵的家园的构思开始,使用围合与重组的手法梳理教学与辅助空间,塑造院落与空间的组合,围合的内院不只是一个丰富空间的体验与视觉的感受,更是归属于这里的孩子们的一个私密天地,一个心灵的家园,设计也完成了从“园”到“院”创意与构建。 在相对简单的内院立面体系塑造中,借鉴江南山水与园林的概念与太湖石的意象,通过不规则的视窗洞口开启方式,富有童趣的立面创意,使得内院空间景观层次更为丰富,更好地满足儿童探索与求知的天性。 基地周边群山环绕,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与城市设计研究,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取景与借景的设计手法,在围合方整的合院空间内,局部开启取景框与视觉通廊,使得原本相对封闭的内院空间与外部远山和自然有了呼应与联系。群山景观的延伸在这里成为设计的主题。 在材料与色彩的选用上,选择了仿清水混凝土涂料作为主体外墙材料,青灰色的主色调同周边群山的黛青之色背景自然融合在一起,考虑到小学建筑的特点,加入了一种高明度的彩色调体系,让儿童有温馨和亲近的感觉。这两套色彩体系,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视觉色彩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