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功成名就,站在演讲台前,或拿起手中的笔,大声宣告自己的爱恨,写下最想纪念的人,当真是一种最幸福的致敬。 《给我一个十八岁》:青春的荷尔蒙 创造过热词“油腻中年”并为之制定了10条衡量准则的冯唐显然太懂什么是老成,而什么是少年感。事实上,这个47岁的大叔现在仍然是众多女文青的精神导师。读他的小说,好像就能一直青春着。 冯唐最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是“北京三部曲”,此前已有《万物生长》和《北京,北京》(剧版为《春风十里不如你》)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而最近在优酷热播的《给我一个十八岁》其实是翻拍自最早写的一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记得范冰冰和韩庚在《万物生长》里有别于一般青春片的放肆热烈,也记得周冬雨和张一山在《春风十里不如你》中令人唏嘘感慨的职场戏份,按创作时间来看,更早的《给我一个十八岁》确实比它们要“小清新”了许多,描绘了在“社会”之前,那个名为天真和懵懂的青春。该剧起用的演员也几乎没有大牌,好多观众还吐槽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太没有“主角脸”,或许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部剧中能找到共鸣与投射的原因——平凡无奇,却又是独一无二的自己,那份意气风发,只在那个年纪有。 “北京三部曲”可以说是原著作者冯唐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北京生活的“自我叙事”。同样的例子还有口碑爆表的网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原著均属于八月长安回忆高中生活的“振华三部曲”),但相比起来,冯唐的风格可没有那么“纯良”。有人形容他的小说有“重碱”般的化学气息:骚气躁动、荷尔蒙弥漫、嘴贫、少年还都荒唐。 例如《给我一个十八岁》的剧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北京,少年秋水正值青春期,野性悄悄觉醒。清新绝丽的少女朱裳闯入了秋水和小伙伴们的生活。男孩们情窦初开,对一个女孩的迷恋渐渐成了生活的全部,但内敛秀气的秋水一直不敢向朱裳表白。高考结束,秋水向即将去外地求学的朱裳求爱,但一切都已来不及。 “原著党”对这种无谓却又扎心的“寂寞”可以说是很没有抵抗力了。比如这段文字:“一样的寂寞,一样的骨子里面的寂寞。这种寂寞,再多的欢声笑语,再迷醉的灯红酒绿也化解不开,随便望一眼舞厅天窗里的星空,喝一口在掌心里的隔夜茶,寂寞便在自己心里了。仿佛他打开一本闲书,仿佛我垂下眼帘,世界便与自己无关了。这种寂寞,只有很少的人懂得。”再比如“春风十里不如你”“秋天短到没有,你我短到不能回头”“男人每经历一个女友,就像一个国家经历过一个王朝”等,面对这些被书迷奉如金句的比喻,只能感慨一句:最怕大叔懂浪漫,却还是少年模样。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期待将来有一天冯唐再回忆往昔,比起青春的躁动,我们可是更感兴趣他后半生的自传。 《梅尔罗斯》:成长的阵痛 并不是所有人的成长都朝向光明,英国作家爱德华·圣·奥宾的自我倾诉令人痛心。 改编自他亲身经历并自己撰写的小说,迷你剧《梅尔罗斯》是许多观众心中半年度的最佳英剧。尤其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教科书般的独角戏飙戏,把一个深陷在童年阴影无法抽离,沉溺在毒品与酒精中的瘾君子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全片大量的篇幅都集中在男主角Patrick的这种纠结中,穿插着闪回的是记忆中儿时的情节:色彩明媚的法国郊外,复古奢华的私家别墅,威仪的父亲,懦弱的母亲……Patrick常年受父亲凌虐,选择装作不知情的母亲却没有勇气带儿子逃离。心怀恐惧会让人变得非常可怕,Patrick的父亲沉溺在昔日的荣光中,将怀才不遇的愤懑发泄在儿子身上。多年以后,Patrick活成了另一个他——即便与心爱的妻子组成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有一种埋藏在心底的创伤却是感情都无法治愈的:“我尽全力不将恶意和怨气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拥有不同的童年,但他们出生就是错误。”那些儿时受过的伤害,其实从未消散。 爱德华·圣·奥宾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投射在Patrick这个人物身上,在他半自传性质的同名原著中,我们能读到这位出身优渥的贵公子在5—8岁的时候多次被自己的生父欺负,以至于在他入学威斯敏斯特学院后,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沾染上了毒瘾。在心理治疗所,他才渐渐通过写作走出人生最为晦暗的低谷。 剧中,唯一与Patrick交心的朋友曾这么试图纾解他的生无可恋:“也许翻篇的唯一方法就是变得更脱离自己,更亲近其他事物,就像找个兴趣,或者佳人。”Patrick回复:“你一时激动,以为别人能修补你的心,然后失望地发现并不能。没了痛苦、怨恨、讽刺、谄媚和自我厌恶,这段感情可能就没剩什么了。”“也许吧,但也许你可以想想自己能在其中投入什么。” 世界以痛吻我,来自外部的灾祸,来自心灵的战火,都会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烙印下伤痕。《梅尔罗斯》与其说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不如说它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成年以后,与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不论是剧中的男主角还是现实中的原著作者,最终都在平静但充满真心关爱的家庭中找到了心之所向——真正的幸福,往往无关索取,而是给予。试着学会付出,拥有爱的能力,才会得到被爱的幸运。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一生的相濡以沫 总是因为感情问题而自带热搜体质的郑爽回来演戏,号召力依然惊人。电视剧《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上线2天,播放量就破亿。 该剧中郑爽与罗晋搭档,演出了一场从大学跨越到职场的爱情长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IT公司任职的张长弓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在互联网商业领域初尝成功滋味。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爱情也渐渐萌芽——他与优秀的女大学生李木子相恋了。然而好景不长,21世纪初期,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碎,张长弓从人人艳羡的行业新贵坠落为无人问津的落寞才子,但爱人的期许让他又迅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经历多重尝试之后再度发力,以出色的文笔和丰富的阅历转型做一名网络作家,与李木子的感情也历经重重考验最终修成正果。 没有猜错,网络作家什么的剧情,正是原著作者唐家三少的真实写照。电视剧是以他和妻子17年相知相伴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的,70%的情节都是真实的,片方为了表现这一点,坚持在原著基础上改编,还特意请来执笔过剧版《何以笙箫默》《步步惊心》《青丘狐传说·恒娘篇》等作品的编剧墨宝非宝改编剧本。 熟悉网络文学的读者对唐家三少应该不会陌生,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曾连续四次稳居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富豪榜榜首。但谁也不会想到,故事之外的他,实力演绎了从失业青年逆袭成为明星作家的正能量传奇。进入央视工作、跳槽到IT公司、被裁员、开餐馆、搞零售、卖汽车装饰……历经失败、越挫越勇的桥段都与剧中的情节无出其右。在这个过程中,唐家三少的妻子李默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唐家三少此前的小说多以玄幻题材为主,但《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是他难得自述感情的真实心声,在妻子生病期间,这本书也是二人之间的礼物和支撑。 同时,剧组方面也用心将作者珍贵的回忆还原为逼真的、富有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场景:红砖拱门、墙上的黑板报、院子里的竹椅、门口的鸟笼、角落里儿时的三轮童车、楼梯旁凌乱的花盆架、长长伸出窗外的晾衣杆、砖缝中的苔藓、水池边从不干涸的水渍、铁栏杆上的斑斑锈迹、木门上爆裂的油漆、父辈留下的塑料花、铁皮饼干桶、磁带收录机……110多人的置景团队耗时2个多月,一共搭建出4个风格各异的时代场景。 曾经看过一本书的扉页致辞:“给所有在桌子底下偷偷牵手的人。”如此看来,终有一天,功成名就,站在演讲台前,或拿起手中的笔,大声宣告自己的爱恨,写下最想纪念的人,当真是一种最幸福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