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人家所传达的意境,正是陈斌想传递给朋友和客人们的生活理念:与山海相伴的生活,远离尘嚣,平静而朴实。哪管粗茶淡饭,仅需一隅静好。 会发光的房子 从小海边长大的人,对蔚蓝大海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多年以后,无论是在日本留学期间,还是后来在杭州工作,陈斌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家门前有个大院子,院子里种着瓜果蔬菜。而更远的地方,山连着海,海连着天…… 陈斌心中很早就种下了一颗种子,一个山海相连的田园梦,始于台州温岭的石塘镇。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在《渔村十日》里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温岭石塘渔村:“山崖突出海中,环抱了海,海又环抱了山崖,石头山、石头屋、石头村镇、石头城。老屋,参差错落,墙面选石因陋就简,忽大忽小,方圆曲直变化多端,很美。老屋有性格,有烟熏的黑脸,有水浇的泪痕,院里有犹绽花朵的老树,久经沧桑,说不尽的喜怒哀乐。” 石塘镇镇长江陶舜介绍,石屋是石塘镇最显著的建筑风貌。台州沿海一带,属台风密集区。渔村封闭在山上,没有砖窑厂,建造石屋的钓浜石就地取材,坚固抗台风,是当地最重要的建筑形态。数百年前,海岛居民用石头作为建材,不单因为此地山丘多石,石材还可以防止海洋潮湿气体的侵蚀和夏季猛烈的台风,更能帮助当地渔民抵御倭寇和海盗。 当地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石屋古村是不可复制的,建造石屋的钓浜石年份越久,颜色越为沉静昏黄,其结晶体被太阳照耀时,闪闪发光。从海天一线望向山间,房子真的会发光。那些伫立在山崖间错落有致的石屋,在艳阳下,闪着金灿灿的光,似在听海低语。 四年前,陈斌回到家乡故土,他老家是石塘隔壁的双门镇,最后他选中石塘镇五岙村,作为梦想重新起航的地方。修建民宿是个累人累心的活儿。更何况,几年前的五岙村就是一个空心村。五岙村藏于山顶,年轻人老早从村里搬到山下,整个村庄仅有几户留守的老人,村子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废墟。 老树的拓荒之路 很早以前,石塘镇曾是孤岛,那时岛屿还没有与陆地相连。很多居民是百年以前逃避战乱,从福建惠安移民而来。对于沿海的小岛,从五岙村所在的尖山头,流下来的淡水极其珍贵。周边的村民都会跑到尖山头来取水,此地因此得名“流水”。 陈斌把五岙村开建的第一栋民宿群,取名“流水人家”,一来此地确有“流水”之名,二来他也喜欢《天净沙·秋思》中所描绘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老树”这个绰号也让更多人认识了陈斌。 然而,四年前,摆在雄心勃勃的陈斌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空心村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纵有万般豪情,拓荒之路也非一个人的双手能及。被他选中的几处石头老屋,正对着海天一线。放眼远眺,几个绿岛在海面上若隐若现。海鸥时不时地拂过,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划出涟漪。船舶的鸣笛声刺破长空,也打乱了陈斌的思绪。 即便如此,陈斌还是决定要来好好建造流水人家。这也是五岙村兴建的第一家民宿。因为他的拓荒耕耘以及示范效应,现在光这一个村子,陆陆续续建成的民宿就有三四十家。陈斌算是五岙村建设的功臣,也理所当然被推选成了温岭石塘镇的民宿协会会长。 近年来,这个藏在温岭200多公里海岸线的小渔村因发展渔家乐、石屋民宿而声名鹊起。而石塘最近因为林更新和综艺节目《三个院子》更是在年轻人中火了一把。 回想四年前,只手空拳拓荒五岙村,陈斌难掩激动。感情投入越深,越难以抽身。四年前,陈斌已41岁,身在IT行业多年,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早已让他心境疲惫。 每个人都想拥有非同一般的人生,在思考清楚人生轨迹后,却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迈开那一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陈斌开始一拳一脚、一砖一瓦,动工修建流水人家。无数个难眠的夜晚,体力上的疲惫丝毫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悸动。那时,白天还有石匠和工人们陪着他一起劳作;入夜,所有人离开了村子,整个山头只剩下了他,形单影只。陈斌并不害怕这种寂静,反而适应了与山海独处的时光。 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除了工地上的建设,剩下的时间就是喝喝茶,看看海。山海生活,起居变得规律,陈斌早上三四点钟醒来,便会走出石屋,安静地眺望大海,等待红日跳出海面。海上日出的一幕被定格在记忆深处,云蒸霞帔,美不胜收。 流水人家建成后,陈斌也留了一处院落给自己。落地的玻璃窗外目之所及,便是宽阔的海面。石屋听涛,他常常一边饮茶,一边望着海面发呆。人生美好,心存感激和满足。在流水人家,足不出户,亦能坐看云起时。 石塘镇的千禧曙光 千禧年前夕,经北京天文台和中国2000年委员会的专家精确测算得出结论,21世纪到达中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将在2000年元旦早晨6时46分洒向浙江省温岭的石塘渔港。千禧曙光也给这个渔村带来了诸多好运,游客相继而至。 千年曙光,碧海连天,陈斌的民宿迎来了一年两个小旺季,夏季看海玩水,冬季迎接曙光。陈斌的太太是心理咨询师,她说太阳释放的能量会让心情抑郁的人,迅速获得正向积极的能量。而大海以其宽阔的胸怀,亦能让人在谁主沉浮、潮起潮落间,看淡人生的得与失。 陈斌在海天之间寻找到了心的辽阔。而对山海石屋的钟爱,也让他在民宿之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流水人家建成后,他还建造了静心苑和奢野一宅,这三处相对独立的民宿系列,各有特长,也反映了陈斌三种不同的设计心态。 静心苑,位于尖山头的半山腰,海口港湾的璀璨灯火近在咫尺,让人依然身处尘世间。奢野一宅,定位高端用户,设计现代,拥有山顶悬崖上的无边泳池、直升机起落的绿地草坪。在这里,远眺山下的渔船和港湾,犹如城市中游离而出的心境,离群索居,却也能随时归队,抽身自如。而流水人家则更加远离尘世,它面朝日出的方向,几个独立的小院子依山而建,曲径通幽。每一个独栋的石屋,均以海为背景,面海听涛,布满绿植和鲜花。石屋的房顶都有一个超大的露台,站在露台上,眼前是270°的辽阔海景,与远处几个无人小岛遥遥相望,几乎罕有人迹。 对陈斌来说,原来做民宿是为了理想中的慢生活,如今却因为民宿换来了更加马不停蹄的生活。他没有一天不在计划着更加美好的蓝图。流水人家、静心苑、奢野一宅,仿佛他亲手养育的三个孩子。这个操碎心的父亲,一心一意地培植,看着孩子们每一天经历成长,不断打磨修正、日臻卓越。 其实,陈斌内心深处依然更偏爱流水人家。不单单是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作品;更是因为所传达的意境,正是他想传递给朋友和客人们的生活理念:与山海相伴的生活,远离尘嚣,平静而朴实。哪管粗茶淡饭,仅需一隅静好。 平时,除了刚刚落成的奢野一宅需要更费心一些,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陈斌都会窝在流水人家。午夜十二点,一天的忙碌告以段落,陈斌总算可以安下心来透一口气。此时,店员们都已安睡,他会在流水人家的茶室里,沏上一杯清茶独饮。有时,一坐就是一两个钟头。“当我有了流水人家以后,我几乎不怎么旅行,能在这里享受片刻静谧,已是我人生天大的福分。”陈斌早已过了四处游历、为了自由而寻找自我的年纪,他沉浸于眼前的美好,深知幸福即在眼前,正在此刻。 Qa 生活周刊×老树 Q:在设计理念上,民宿的外观都保存了石屋的形态,有什么考量? A:基本上我们所有的石屋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旧如旧。一来就地取材,二来石屋的历史文化正反映了石塘镇这些渔村的生活变迁,石屋的抗风性和抗侵蚀性,也是海岛居民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我们用石头砌房子,全部是由当地的老石匠手工完成的,一块块石头敲击打磨,然后墙体用泥土粘合。因地制宜的取材,增加了石塘渔村的历史厚度和民俗文化。依山傍海而建的石屋,几百年来一直是石塘渔村的传统民居。这些错落有致的石屋,与沿海绿道连接,形成当地的建筑生态,它们和大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Q:作为第一个在荒岛上建民宿的人,有没有打过退堂鼓? A:对这里的一切,投入越多,就越难割舍。怎么说呢,现在是骑虎难下,没有回头路了(笑)。其实,一直以来我也很满足。以前所向往的生活,就是守着一个山头,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现在真的实现了,同时我还能以此为事业打拼的起点,让这种岛民生活不但为我自己所有,还能向来到这里的人,传递一种纯净的生活方式,其实我心满意足。即便为此吃再多的苦,我也觉得很值得。 Q:你经营的三个系列民宿,承载了不同的诉求,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设想? A:从我最初向往的生活理念来讲,流水人家应该是我们的1.0版本,我希望它能宁静致远。这些年,流水人家一直在调整,二期、三期也在重新打造,改变了最初的样子,民宿设施也在提升,就是为了实现当年的愿景。静心苑,可以说是我们的2.0版,主要是在设施和硬件配套上,提升到精品民宿的层面。如果欣赏石塘镇的港湾风光,这里倒有最佳的视野。而奢野一宅就是我们的3.0高端版,对城市人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高端配置,拥有很好的度假体验。在几个量级达成之后,其实我更想去做一个理念上的4.0版,我需要去创造一种海岛体验,让人们爱上这种生活方式,引导一部分人拥有这样的生活理念。我们一定要提供多高档的酒店配置,提供多好的入住品质?其实,并没有定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真的要住得有多豪华。在4.0版的蓝图里,首先,我们需要身体健康,通过绿色环保的饮食、山间的有机种植、瓜果蔬菜,来获得健康的身体。紧接着,美景和慢生活的方式,还能让你放下内心的焦虑,身心都随之走向阳光。当我们的身心都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再来探讨精神层面我们究竟需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轨迹才是最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追求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