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思从未忘记初心,她从小便立志,学成之后一定回到那个偏僻落后的海岛,报效故乡。 岛上书香 很多人都很诧异,刘思思大学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还在迪拜的七星级帆船酒店实习过。对她来说,更应该待在大城市发展,为何会回到故乡舟山枸杞岛,安心经营一家小小的海岛民宿? 大海给了岛民们宽阔的视野、率真的性格,也在基因中留下了海的身影。刘思思也不例外。也许从初中开始,她就离家读书,反而对故乡更加割舍不下。刘思思从未忘记初心,她从小便立志,学成之后一定回到那个偏僻落后的海岛,报效故乡。 枸杞岛,从舟山出发,依然路途遥远,如遇风浪台风,船舶时不时会停航,交通运输极其不便。作为船长的女儿,却没有继承父亲的身体素质,刘思思既晕车,又晕船,每每坐船回家都是一项苦差。读书期间,刘思思基本上一年才回一次家。对小岛的思念,与日俱增。 把民宿起名“思想家”,其实最初就是因为太想家了。这是民宿的第一层含义,而第二层含义,则是她对这家海岛民宿的期待。这个姑娘有想法,内心执着热切,也有海的辽阔。从一开始她便想好了未来的营销和定位:“我不想跟任何平台和渠道合作,我只喜欢读书,那就只接待那些爱书的朋友吧!来店的客人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带书来民宿,我想爱书之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才会取名‘思想家’。” 这位民宿的主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通常都是根据她的规则挑客人,而不是客人来挑民宿。也有人会觉得她很“跩”,但其实她只是遵从内心。这可能是大海造就了她直来直去的性格。 2014年6月,刘思思回乡创业。在枸杞岛,她是岛上最早一个返乡创业的青年。岛上交通不便,运输物流成本有限,很多理想中的材料运不进来,“思想家”只能屈就于现实,没有特别高大上的配置。蓝白相间的外墙,淡淡的地中海风情,空间开阔敞亮,管家热情。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书籍,比起奢华配置,书香其实更胜一筹,这里成了年轻人的思想聚集地,好不热闹。 这几年,刘思思常年过着半海岛、半城市的生活。淡季在上海、杭州创业,复兴海岛文化和农副产品,而旺季便回到枸杞岛经营思想家,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岛民的基因,让刘思思特别离不开大海,虽然到现在每次坐船还是要晕到吐,依然频繁往返,乐此不疲。 大海给了刘思思率直的个性,也磨砺了她的韧劲。两头奔波,就算再辛苦,却从来没有磨平她的斗志。刘思思清晰记得,当年还没几个小岛青年回乡发展,而她这个在迪拜研习过高级酒店管理的弱女子,一脚踏回舟山小岛,扎根海岛民宿的年轻人,宛如鹤立鸡群,立刻引来了围观。 创业甘苦 当年,枸杞岛根本名不见经传,刘思思竟然从外地高薪挖来了酒店管理团队驻岛服务,刘思思后来发觉,自己把迪拜七星级酒店学来的一整套酒店管理体系,用在枸杞岛这么一家“无星”可评的小小民宿上显得太过奢侈。最早“管家”服务的概念就是被她引入小岛的。 那时候,高人气给这里带来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没花什么气力生意就很不错;但是管理团队都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高知年轻人,怎奈长久寂寞?岛上的生活条件艰苦,娱乐活动有限,台风高发季船舶长时间停航,岛上时常断水断电。 虽然这中间走过不少弯路,但是这四年间,经过不断的磨合调整,他们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管理井井有条,而那些以书会友的文艺青年们,通过上海和杭州的“据点”认识了这里,进而和这个小岛民宿有了更多的亲密接触。 刘思思在上海和杭州的创业,多多少少和思想家有些关系。因为做海岛民宿有着界限分明的淡旺季之分,冬天的时候因为船舶停航的次数多,天气冷,游客很少。再加上,来舟山海岛游玩,大多数客人都会从上海周边过来,在上海做一个咖啡空间,成为对外的窗口,很有必要。机缘巧合之下,她和先生在上海旧法租界找到了一个老房子,因为夫妻二人都钟爱读书,于是就做了一个咖啡书店——书in空间。书in空间一半的功能是延续着他们的传统,定期举办读书会,为文艺青年提供思想碰撞的空间;而它的另一半功能是引流了不少客人来到枸杞岛做客。 后来她们专门注册了一个公司,来经营小岛文化的伴手礼和文创产品,俨然构建了一个基于枸杞岛旅游文化及农副产品经销的小生态。于是,刘思思开足了马力,常年奔波于上海、杭州和舟山枸杞岛三地。思想家作为这条主线的起点,也是她内心深处最温暖的避风港湾。“在外打拼多年,当你的心觉得累了,自然就会想要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