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的古装剧,任谁都会觉得赏心悦目。一裙袂一衣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缩影。 古装IP丨对历史的重新想象 《琅琊榜》《择天记》《女医明妃传》《那年花开月正圆》……从2012年的《甄嬛传》开始,既重现历史又观照个体命运、兼具文化与商业双重诉求的古装剧得到了观众的大力追捧,每年一部爆款几乎是标配。近期同时热映、扎堆呈井喷之势的就有这么几部:《延禧攻略》《如懿传》《天盛长歌》《武动乾坤之英雄出少年》《香蜜沉沉烬如霜》等。 就算不是忠实的原著党、考据党,喜欢古装剧的观众,多多少少都是对那历史画卷中的尘封往事怀抱畅想的。除了部分玄幻、仙侠题材外,这些剧作都有相当一部分的真实史实做靠背。 例如,《延禧攻略》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看点就是皇上与孝贤皇后的真爱CP。或许是过往的古装剧塑造了太多心狠手辣的皇后娘娘形象,观众传统印象里的帝后关系总是剑拔弩张的。皇上有三千佳丽,从中另觅真爱。但在该剧中,聂远饰演的乾隆皇帝和秦岚饰演的皇后则是宫内的模范夫妻。如,为了让皇后展笑,乾隆特地命人做了一只配有报时小机关的梳妆匣,作为她的生日礼物;他还让人从福建走水路运回整整一棵荔枝树的荔枝给皇后尝鲜,甚至还上演了“安排”身边宫女“勾引”自己故意惹皇后吃醋的桥段。 这样的美好确有其事。乾隆一生有三个皇后,但原配富察氏即孝贤皇后一直是他的最爱,“每加敬服,钟爱异常”。可惜的是她连丧两子,悲痛欲绝以致郁郁而终,乾隆也因此深受打击。他一生所作的44000多首诗中,被公认写得最真挚的100多首,主题是悼念孝贤皇后;孝贤皇后死后4年间,乾隆在其宫前共奠酒118次…… 然而,到了《如懿传》里,霍建华饰演的乾隆则更多偏向运筹帷幄、自卑多疑、腹黑权谋的人设。同样的历史人物,会因为不同剧作着重的题材(女性宫斗剧里的皇上和男性政治剧里的皇上)、人物本身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成长(青少年时期的皇后和当上了皇后以后的皇后),而呈现出不一样的横截面。比如,周迅饰演的如懿是个善良美好、拥有真性情的女子,与皇帝有青梅竹马的情分,一路由冷宫走至继后,却在位居中宫之后,与乾隆渐行渐远,终至断发被废,独守美好回忆老去;而《延禧攻略》中佘诗曼饰演的如懿则被放大了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故事就变成了:富察皇后去世后,她成了最大赢家,独掌六宫大权,心里一直倾慕皇上,执着于爱,却求而不得。同样的还有令妃,《延禧攻略》里吴谨言的表演吸粉无数,但在《如懿传》里,李纯版本的令妃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心机女。 每个人的一生,从不同角度看,就是几部截然不同的小说。不是因为言辞闪烁,而是出于人本身的复杂性。远去的历史,虽已坚固却仍有重新建构的空间,因此才更叫人遐想。 剧情与人设丨她们的善良,必须带有锋芒 不论是现代职场剧还是古装宫斗剧,近几年观众的一个审美趋势是,善良的傻白甜终获所愿固然美好,但从不妥协的“锋芒女”逆袭更得人心。 《延禧攻略》大爆就是这样,魏璎珞为调查姐姐璎宁的死因而入宫当宫女,证实姐姐的死与荒唐王爷弘昼有关,便立志要讨回公道。面对玲珑和嬷嬷的陷害,她将计就计,让她们跌入陷阱、自食恶果;在被锦绣故意弄湿床褥的时候,直接拿水桶泼了回去……富察皇后担心魏璎珞走上歧途,竭力给予她温暖与帮助。于是在皇后的悉心教导下,魏璎珞一步步成长,变得正直、坚强,放下了怨恨,认真生活。可见魏璎珞这个角色,虽有城府,有抱负,但不是本质上的“坏”,是那份遇到困难不怕上前、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正面刚”的态度,吸引到了观众。 相比起自带圣母光环的白莲花,这样的个性和胆识其实是特别符合现代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的。就连选秀比赛,都讲的是一个个小女生从练习生逆袭站上舞台C位的励志故事,“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大女主”范儿,放在荧屏上,实在是很能激发观众的同理心。加上现代人在职场、生活中面临的生存压力都很大,观众需要这样的剧本,来完成心中对“另一种生活”的解压与向往。 《延禧攻略》并没有起用大牌演员来饰演魏璎珞这一绝对的主角,吴谨言在这之前,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剧中的扮相与传统后宫戏中的美艳女子形象相去甚远,反而英气十足。同样在整体造型和人设上都变得硬朗起来的还有《天盛长歌》中的倪妮,映衬之下“厂花”陈坤都成了阴柔担当。这依然是一出肯定并赞颂女性性格中坚毅部分的权谋大戏——火凤女帅之后凤知微,因是私生女,在秋府受尽排挤,之后又被陷害逐出家门。为了生存,凤知微女扮男装进入青溟书院就读,以惊世才学成为无双国士,凭借一颗为国报效之心,在夺嫡斗争中正朝纲、扶明君、明公理,成就一代伟业。 在《天盛长歌》开播之前没多久,倪妮因与井柏然分手霸占热搜,有人说她是“恋爱脑”,《金陵十三钗》这样高的起点之后,除了恋情,几乎没有代表作。这部剧,可以说是倪妮重新回归的新起点了。 服化道丨中国之美,你怎能只知皮毛? 从越来越多电影咖“下场”拍电视剧也能看出,热潮之下的古装剧,不缺预算,制作精良,吸引到的不止是观众,还有演员想参与进来的心。 对宫廷戏来说,场景、服装、妆发、道具,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节。于正制作的古装剧,以前老是被人诟病的一点是艳俗的画风,人物服装都有种“于妈色”,花花绿绿。这次的《延禧攻略》,玩起了高级灰,堪称一股清流。 有人总结了《延禧攻略》中从服饰到布景的莫兰迪色系,高度还原了古色古香的仕女图。泛黄的绢扇、红木椅、青铜炉、半旧的地毯和帷帐、黄色琉璃瓦、暗红色廊柱、汉白玉石阶……莫兰迪色系得名于意大利知名版画家、油画家莫兰迪的用色风格,将色彩的饱和度、明度降低,颜色柔和,传达的情绪影响也小,让人觉得莫名高级,被广泛运用于家装中,营造温柔、极简的居家环境。 但其实,莫兰迪色系的讲法在历史中得排到很后面了,我国清代时期诞生的传统服饰,可比它早很多。正如日本有百余种名字和配色都超诗意的传统色,中国古代也有专门用来指称美好颜色的“术语”,如月白、蟹青、朱砂、玛瑙、烟色、靛蓝、藤黄、曙红等等。 再来看服饰的款式,清代后宫嫔妃的服饰从正式到休闲,依次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和便服。一些点缀其上的元素非常精美,并不亚于现在流行服饰中的荷叶边、大水袖。如云肩,是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是青年女子婚嫁时不可或缺的衣饰;“孔雀羽线是用孔雀羽毛和金银丝线编织在一起的,最出色的织女每天也只能织出一米”,剧里的台词不假,这样织出来的衣物历经几个世纪都能保持最初的精美色泽;妃嫔们头上戴的绒花头饰被粉丝笑称为“多肉植物”,这一配饰在以往的清宫戏中并不多见,但在明清时是盛极一时的时髦单品。古文记载,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再以《如懿传》为例,光是一张周迅的半身像海报,就足以被她穿戴得琳琅满目的配饰吸引。领约、金约、朝冠、朝珠、披领各有讲究。《甄嬛传》《如懿传》的原著作者兼剧版编剧流潋紫接受采访时曾这么表示:“我读的书比较杂,在专业书之外,我很早就在看一些服饰和古代首饰的研究。以及每次去故宫博物馆的时候,都会买一些很厚的明清首饰资料来读。我比较幸运,当时认识了奥运会的服装设计陈同勋老师,这次《如懿传》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次合作了,然后又遇到了化妆师邢敏正老师。我们知道张叔平老师之前一直是做电影的服装设计和美术,这次他也会来做周迅的造型。这回陈同勋和张叔平两位老师一同参与美术设计,会使这部剧的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试想,看到这样的古装剧,任谁都会觉得赏心悦目。一裙袂一衣裳,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