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养出陈思思、周亮等众多明星弟子,引领着岭南甜歌、新民歌、军营民谣与儿童歌曲新潮流。40年的音乐创作之路,让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老中青几代人。 金秋的上海歌坛,迎来了一场音乐盛宴。9月9日晚,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我国著名音乐家吴颂今的声乐作品名家演唱会,在上海音乐厅上演。本次演唱会群英荟萃,好歌回响,呈现了“颂今音乐”伴随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歌曲创作成果。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好歌,带给听众满满的回忆和感动。 本次演唱会从吴颂今的5000余首作品中,精选出了30多首入耳又走心的佳作。涵盖了民族、美声、通俗、童声多种唱法,包括民歌、流行、甜歌、艺术歌曲、戏歌、军歌、儿歌,还有用吴语演唱的江浙沪风情歌曲。除了《风含情水含笑》《情哥去南方》《我的老班长》等经典老歌,吴颂今还专门为本次音乐会创作了《爱侬上海》《浦东放歌》《海上恋曲》等上海题材的新歌。 为了感恩母校上海音乐学院师长,为了回报上海听众歌迷,吴颂今特意选择在今年教师节前夜回到上海——他专业音乐生涯奠基起步的城市,举办这一场原创音乐盛会。 上音的著名声乐教授于丽红、杨学进、赵勇等人,与韩蓬、王维倩、周进华、席燕娟等校友歌唱家,热情参演助阵。吴颂今一手打造的得意弟子——新民歌歌唱家陈思思,还有军旅歌唱家黄华丽、张华敏、吴彦凝、金波、敖长生,以及梅兰芳第三代传人胡文阁等人,携手上海轻音乐团的青年歌手罗雨、唐峰、肖蕊、高山、朱梓溶、孙标、丁一凡,及大型乐队与合唱团亮相。 吴颂今是国家一级词曲作家、资深音乐制作人、高级音乐编审。他一直坚持音乐梦想,曾在工厂车间写出成名作《井冈山下种南瓜》。从1978年入读上音作曲系,到毕业后扎根岭南唱片界,40年来,吴颂今在音像歌坛默默耕耘,栽花育苗,创作出五千多首好歌,《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心相印手牵手》《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等佳作广为传唱。他培养出陈思思、周亮等众多明星弟子,引领着岭南甜歌、新民歌、军营民谣与儿童歌曲的潮流。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老中青几代人。 Qa 生活周刊×吴颂今 从中国甜歌到新民歌 Q:在改革开放初期你创作了第一首爱情歌曲,当时的背景如何? A:其实,上世纪70年代末期,爱情歌曲的创作氛围已经没有很大争议了。在这以前,它被视为靡靡之音。我们很少有属于中国原创的爱情歌曲。而我在创作中想保持一种基调,关于爱情的咏唱一定是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消极颓废的。像《茶山情歌》描述的是一个茶山砍柴的小伙子和一个采茶姑娘的爱情故事,这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纯真爱情。《风含情水含笑》是描写一个女孩划着船去接她的心上人,我在歌里特意加了一句唱词:“要问阿妹去接谁,阿妹心儿醉,去接久别的情哥哥,远方凯旋归。”“凯旋归”这三个字别有用意,说明妹妹的心上人是一个上进有为的正能量青年! Q:你帮助陈思思成为中国“新民歌”的代表人物。新民歌的概念如何理解? A:陈思思学民歌,专业音乐院校毕业。我们创造了一种新唱法,现在大家把它叫作民通唱法。在她之前中国是没有这个名词的,应该说这个概念是从我手里诞生的。 陈思思的音乐风格以民族唱法为基础,但是吸收了一些通俗唱法的优点,比方说轻声和耳语,以增加亲切感。而在歌曲的题材上也会有所区别。以往的民族唱法多为主旋律,讲述黄河泰山、希望的田野、走进新时代,都是符合时代主题的大题材。我希望陈思思的歌路能更加清新亲民,走入观众心田。在题材上我给她制作的第一首歌就是《情哥去南方》,这是中国第一首反映打工者的原创歌曲。 陈思思是湖南女孩,当时我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有成千上万的打工仔涌入,这些人中湖南人占比60%以上,位列第一。因此我用湖南花鼓戏作为这首歌的音乐主旋律,唱法则采用了民族基础上揉进了当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唱法;在配乐伴奏上也做了创新。 以往民歌会使用民族乐队或者管弦乐队伴奏,这首歌则使用了电声乐队伴奏,开场还用现场采音,收录了真实的火车汽笛声,另外还安排了一位通俗唱法男歌手,与她形成对唱。男歌手是粗犷的西北风唱法,与陈思思的唱法形成很好的呼应。这首歌曲参加当年的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一下子就拿到银奖。这样的音乐曲风,填补了乐坛的空白。随后,陈思思也成为中国新民歌的“代言人”。 40年创作心路 Q:你在长达40年的音乐创作之路上,源源不断有脍炙人口的歌曲出现,你觉得自己保持常胜的秘诀是什么? A:我觉得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我认为作为一个音乐词曲作家,我们身上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要随时随地与这个时代同步,了解主流音乐对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指导意义。我的名字颂今,也是后来改的名字。颂今,意指歌唱今天伟大的时代。我的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我曾考进上海音乐学院,从“工人业余作者”变身为专业作曲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轨迹,更应该让自己的文艺作品与伟大时代同频共振。 记得当年报考音乐学院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三句话,就是音乐舞蹈要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我觉得它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歌颂时代精神也是文艺作品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同时,不能仅仅为了唱片销量,总是去复刻和翻唱引进作品,我们必须要做好中国自己的原创作品,为后世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这是专业词曲作家应该坚守的底线。第二个是我自己的底线,弘扬真善美。我希望自己创作的歌曲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这些才是真正能够打动我的题材。我也很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为了广州音乐会,我新创作了一首儿童歌曲叫《手机爸爸》,幽默诙谐地讲述了爸爸眼中只有手机,而忽略了亲情。去年我还写了一首歌,叫作《快递小哥》,反映当下快递小哥的疾苦,并把这首单曲放在网上义卖。还有《包子铺》,也是听闻习近平总书记到庆丰包子铺与群众一起排队就餐而创作的歌曲。这次为上海音乐会最新创作的《习习春风来》,是歌颂十九大的。跟随时代脚步已经内化成我的一种创作习惯。能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写进歌曲中,见证整个时代的进步,我荣幸之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