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问故人长与短,从此山水不相逢

【文/停云】

【文/停云】

本期主题:山河故人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列不知驶向何方的列车,路途或长或短,抑或崎岖,抑或笔直,你不知会在哪里停驻,也不知何时到达终点。也许,你会爱上你同坐的旅伴;也许,只是微笑点头,然后转过头继续凝望远方;

也许,在下一站,会走上来伴你旅途一同前行的知己;也许,她/他下车了,再也没有上来……

眼望着车窗外的树木山川纷纷往后,是什么支撑着列车继续往前?也许正是那些曾经同行的故人,那些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作者:龙应台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8-8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断地

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是19封龙应台写给母亲美君的信。美君来自浙江,她20岁爱上的男子,来自湖南。50年,他们走过的路是万里河山。而今美君已是年迈失智,龙应台回乡陪伴她。看着坐在身边的母亲,龙应台感到很想念她,特别奇怪的是,她人就坐在身旁,却十分想念她。

原来母亲,也曾经是一个女孩,然而在龙应台年轻的时候,当作为母亲的美君每每讲述她的童年往事和少女心事时,作为女儿的龙应台却因为看到她半白的头发和脸上的斑,就有一种“听故事”的不真实感。

书名为《天长地久》,并非是说“跟父母的感情天长地久”,而是说:这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所以你必须把此时此刻,当作天长地久。

《朋友之间》 

作者:[以]阿摩司·奥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8-7

爱在他看来突然成为人生的另一个障碍:当你面对它时,不得不低下头,直等到它过去。

作者奥兹14岁因家庭变故,选择搬去基布兹生活,他在基布兹生活了30多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那儿。他说:“虽然27年前我离开了那儿,但至今仍然会一再做梦回去,而且每周至少会做一次这样的梦。”

在以色列建国前,基布兹是东欧的犹太移民自发建立的过渡的社会团体。成员们在此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产生了许多真挚美好的友谊,但同样他们也面临着生活的各种困境:50多岁的鳏夫发现风华正茂的女儿被自己半辈子的挚友“诱拐”了;步入中年的基布兹领袖,面对曾经的暗恋对象,心中依然会泛起涟漪;单身汉茨维,笨拙倔强地阻止着友情转为恋情,却伤透了朋友的心……

而今,以色列早已建国,基布兹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是曾经建设过基布兹,也深受其庇护的人,还是会无数次怀念它,基布兹永远是这些人的故乡。

《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作者:沈从文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7-8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笔下的岁月,横跨了河流与山川的道路,满目都是湘西的水、月下的风、梦里的树枝、思念的远人……虎耳草、吊脚楼、木筏子、竹篙子,女子身上的围裙,老娘手上的旱烟,死在地头上不值钱的橘子,一切一切寻常可见又充满灵气。

沈从文在离开新婚妻子回乡探亲时,给妻子张兆和写的信中充满了湘西漫长水路的风味,他说:“三三,我躺在船舷底部给你写信,听水声潺潺流过……”“回忆的温暖烘得干现在的透湿衣裳,所以我想你不会着凉的”。当时光流去、世事消散,当尘归尘、土归土,水乡中是否还浸润着他们的爱情?

《月鱼》 

作者:[日]三浦紫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8-6

如果从彼此嘴里说出了“不要在意了”“都是过去的事了”“忘掉吧”,那恰恰会成为未曾忘却的证明。

真志喜和濑名垣两人的家庭都从事旧书收购。不同的是,真志喜家是业内赫赫有名的“无穷堂”,其祖父本田老人在业内德高望重;而濑名垣的父亲是那种专从垃圾堆中搜寻猎物、贩卖书籍的掮客。

借着父亲拜访本田老人的机会,濑名垣结识了与自己年龄相当的真志喜,两人迅速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然而,由于濑名垣无意中在真志喜一堆打算扔掉的书中找到了传说中的“梦幻之书”,两个家庭为了争夺此书变得支离破碎,原本亲密无间的少年再也无法坦诚相对。

巨大的隔阂,一直让两个彼此需要的人无法真正地靠近,就算同卧而眠,也无法对彼此敞开心扉。终于,在这个阳光异常温柔的夏天,他们二人在美丽的湖边小屋,在群山环绕的小村,面对对方也面对自己的心,冰释前嫌,牵起了彼此的手。也许,我们离真挚的友情只差一个彼此原谅的机会。

《落日故人情》 

作者:葛一敏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年:2013-4

我们坐在火炉旁,

偶然谈起他的童年生活来了。

从这时起我才知道他的出身。

这以前,也曾知道一点,却实在少,

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奇怪,

不知为什么他很少同我谈,

也不知为什么,我简直没有问过他。

本书收录巴金、铁凝、汪曾祺、丰子恺、王安忆、严歌苓等60余位作家的65篇作品,或追忆骨肉情深,或怀念良师益友,或回望萍水相逢,抒写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其中的第一篇是丁玲写的《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丁玲与胡也频相识于生活贫寒的时候,他们在山上住着,有时候要到城里去买东西,胡也频一个人下山,丁玲不放心,就追下山跟着胡也频一块去。一次他们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淤泥地,走进淤泥地就出不来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淤泥地上看天上的星星,说说悄悄话,直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个过路人才把他们给拉了出来。他们住在亭子间里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但是生活简单而又纯真,两人过得十分温馨。然而胡也频在年仅29岁时就离开了人世,丁玲在回忆胡也频的一生时,感到更尊敬他了,或者更恰当地说,更同情他了。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