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青意社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来,月好

【文/周琳琳 图/资料】

    扫二维码进青意社微店

一年有12次月圆,但是“中秋”只有1次。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中秋时节,天上那轮又亮又圆的皓月,更多地被赋予了情感色彩。 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和期盼。因而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而对于想见却不得见的至亲挚友,寄情明月,这也是情感释放的方式。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花型图案烘焙模具 60元/个

所谓“花好月圆”,如果吃着花型的糕点赏月,确为妙事。这款烘焙模具把自然的生长融入糕点里,三个图案依次为待放的花苞、舒展的叶和怒放的瞬间,都是最美的时光。清丽可人的点心,好似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模具材质为榉木,纹理清晰,质地坚固,伴随使用会更加浸润,颜色变深发亮。

木屋香器 199元/个

木屋的形状,就像一个家;如果再点上桂花味的香薰,就非常契合中秋阖家团圆、在桂花香里品月饼的诗情画意。 木屋顶部的铜管充当“小烟囱”。木屋内部掏空,放置点燃的盘香,烟就从烟囱里慢慢飘出。这是一个香器,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月亮说”夜光琉璃球 149元/个

为了体现月球表面起伏所带来的丰富层次美和明暗月光,制作者吹制时分层套料,层层吹制,并用自创工具制作出月球表面肌理。 此外,他们尝试了几十种夜光材料,最终选择了最为静谧、灵动的萤火虫色,并且区分上色区域,这才制作出外形神似、可以发光以寄托思念的诗意皓月。

溯源中秋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秋暮”即秋日傍晚,“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而“中秋”一词也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按照我国古代历法解释,农历八月在秋季当中,而十五又是这月中间的一天,故称中秋。此外,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饮食中秋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一个传统的中秋夜,三种元素是不能少的:皓月、月饼和桂花蜜酒。中秋之夜就应该一家人齐齐整整,对月当空,闻桂花香,品桂花酒,吃最传统的月饼,听老人给孩子讲那月亮的故事。中国人不善言辞,尤其是对家人。所以,中秋节也成为了向家人表达情感的时机。而从千里之外赶回家里,或许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