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修颜值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你懂精华吗?

【文/李连幸 图/资料】

护肤品中最贵的一类产品,除了面霜,就是精华。它向来以高效、修护为己任,聚集了品牌最优质的成分、科技和配方;同时拥有能够让人“心悦诚服”的外表,比如滴管、安瓶、胶囊等等包装。究竟应该怎么买、怎么用呢?

护肤没效果?用“前导精华”!

导入精华液已经不算是新鲜事物了,从兰蔻“小黑瓶”铺天盖地席卷亚洲市场之后,这个品类的精华已经让人养成了使用习惯了。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它,以及怎么用它。 

早期的“前导精华”主要宣传为“打开肌肤通道”,“让后续护肤品更好地被皮肤吸收”。听起来简单,但如何打开肌肤通道,又为何要打开肌肤通道呢?这还是近几年随着消费观念升级,以及宣传更加深入、成熟后才把这个问题捋清楚了。说到底,一方面是皮肤角质细胞的代谢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变得缓慢,应该脱落的老废角质没有脱落,层层叠堆引发了护肤品渗透难、不吸收的困扰;另一方面,外界刺激让皮肤变得更为敏感,对很多护肤品出现了“排异反应”,这让很多人误以为“精华涂在脸上刺痛是因为皮肤缺水”,其实是皮肤脆弱不堪的体现。 

“前导精华”主要就做这两件事:加速皮肤代谢和提高皮肤的耐受、稳定能力。通过使用肌底液、导入精华等产品,皮肤的角质代谢功能变得健康了,后续护肤品当然就吸收得更好;皮肤状态也稳定了,不会动不动敏感、泛红、刺痛了。 

那么,导入精华应该用在哪一步呢?理论上是护肤第一步,也就是洁面之后立即使用。但也有个别品牌提倡用在化妆水之后,具体还是要以产品说明书为准(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安瓶精华,老树开新花

安瓿瓶,是药剂包装的容器。但现在许多护肤品品牌都喜欢用它来包装精华,容器不是新的(医用领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分瓶定量小包装的概念也不是新的,安瓶这次的走俏看上去就是“老树开新花”,小众产品的又一次逆袭。

首先,用到医用级别的“安瓿瓶”,难道是为了好玩?当然不是!护肤品中用到了一些活性成分,长久接触空气势必造成它渐渐变得无效,当然是用小包装最好,1~2次用完,让它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而玻璃的“安瓿瓶”也更适合作为容器,储存活性成分和一些非常有效,但不稳定的成分;尤其是一些需要避光的产品,就会用到棕色安瓶。还有,小包装、一天用完的产品里,防腐剂绝对是多余的,所以,这更让“谈防腐色变”的人多了一份安心。

其次,护肤品在上市前都做过许多真人测试,所以才会有“使用**天,见证***效果”的宣传话术。为何你用了就没那么好的效果呢?撇开部分品牌在宣传中夸大其辞的因素(国内现在对广告审查还是很严的),没有“足量使用”是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精华产品,省着用不如不用。有些产品使用介绍上会说按压几泵、一元硬币大小。但只要决定权在自己这里,总难免会觉得“用多了”。安瓶就不是了,有些打开后一定要用完,有些最多也就可存放48小时,你是用还是不用呢? 

【精华一定要用吗?需要周期性使用吗?】

精华不是“刚需”,不存在“一定”这种说法,但如果你的确有非常想要改善的肌肤问题,精华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有些品牌主打水乳护肤,比如在日系品牌中,只有美白、抗皱才会有部分“美容液”产品,其余的都是化妆水和乳液、面霜类产品。这种情况下,基础保湿护肤流程中就不需要精华,水乳足矣。但在25岁之后,人体自身的各种有益“变美”的细胞都将缓缓走向下坡路,抗氧化和预防早衰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至少在夜间护理中加一步具有修护、抗衰效果的精华总是没错的。

即使如同安瓶精华这类产品,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本质上也不需要所谓周期性使用。其他品类的精华只要没有刺激更可长期用。

【精华是否要选贵的?】

虽然这句话并不全对,但同样地,“性价比”这个词几乎与精华无关。但凡听上去就很厉害的精华,一定就不会便宜。首先是它的配方贵,自主研发投入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是无价的;其次是科研成本贵,不是想象中把护肤品成分放在一起“调配”一下精华就有了,比如从植物中萃取有效成分这件事,萃取的工艺、机器、流程都需要极大的投入。一些有高度活性的成分,萃取起来简直如同炼金。再有就是包装成本贵,精华的活性成分浓度高,相对来说也更容易失去活性,所以它的包装一定是极为考究的。

除了上述这些“贵”的理由,还有许许多多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成本,最终凝聚成一小瓶精华。这种情况下,它可能便宜吗?如果真的便宜,那会真的好用吗?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