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发现上海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叮”的一声,时光仿佛倒流了

【文/蔡娴 图/受访者提供】

复古理发椅、铁皮吹风机、垂在理发椅背后的鐾刀布……老式理发工具,加上理发师傅剃头、刮脸的传统手艺,这些属于上世纪barber shop的标配,在如今的理发店里已难觅踪影。barber shop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理发店”,但如果简单地理解成理发店却又不那么恰当。它是上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潮流文化,最初是男士们在修剪头发时的休闲社交场所,后来,女士们也逐渐加入。曾经的老上海,随处可见梳着油头的爷叔们在弄堂里穿梭;几十年后,这种风潮在上海的年轻人中又重新流行开来,用做个油头来表达自己的复古之心。

I MUSE Barber Shop:复古是一种生活态度

每一个打理barber shop的人都有自己的态度,“Boys have swagger, Men have style”(男孩自大,男人有型)的slogan贴在玻璃门上,它来自于一位留着达利式八字胡须的年轻人Henry。他做了十年理发师,唯独对复古发型情有独钟。两年前,他和学服装设计出身的妻子林青霞将永福路一栋小洋楼的一楼打造成了复古理发店。两人都钟爱复古风,Henry平日除了留着八字胡,还会头戴格纹贝雷帽,身穿背带裤,完全将复古融入了生活。老板娘同样是变着法子的复古look,两人还会相互搭配,拍起照来更是不输画报。

他们选择的这栋小洋楼自带200平方米的花园,花园里“随意”地摆放着装饰用木门、老式自行车、复古喷泉、年代感十足的理发椅……穿过这一整片被精心打理的野趣花园,进入楼内,仿佛会有一种穿越到百年前老上海摩登时代的感觉。店内的各种陈列摆设、理发工具,无一不是Henry多年精心收集来的老古董。吧台上那台已有百年历史的收银机,是全机械的结构,虽然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泽,但功能完好,依然为Henry所用,每次客人买单时,还会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很有旧时光的调调。

这里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男女拥有不同的理发间。进门就可以看到左手边的门上贴着“Gents”(绅士馆),右手边的门上则对应着“Ladies”(淑女馆)。在Henry看来,男人们理发这件事,就是享受安安静静梳理油头的过程;女人们或许更喜欢放声与闺蜜畅谈,或做个新发型之后各种摆姿势自拍。

在绅士馆里,设计巧妙的洗头水盆直接嵌在理发台上,面对着镜子可以剪头发,转过身来躺下又可以洗头。很多以前的老工具在这里都能找到,发油、修面刷、电推子、剃刀……它们都真切地被使用着。墙上的装饰画,是各种造型的油头和精致卷翘的胡子图案。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你理想的造型,最快的方法就是指一下画中的图案,理发师们就能心领神会。

考虑到女士的诸多隐私,淑女馆隔着绿色门帘,影影绰绰,更具私密性。这里除了提供复古“蛋卷头”的造型服务,还能提供整体的妆容和服饰搭配,毕竟这是老板娘的拿手绝活。

许多顾客和这对夫妻兴趣相投,认为这是种生活态度。

TWOFACE双面理发馆:活在那个经典辈出的年代

最早在京津等地火起来的TWOFACE双面理发馆也把分店开到了上海。它把自己定义为不是专做复古发型的理发店,而是带有明显的复古特色的普通理发店。

听起来有些绕,却是老板陈萌通过实践后得出的“真章”。陈萌从小生活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美术世家,对复古文化非常痴迷。后来他又留学日本,当时正是日本复古风潮最盛时期。对审美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并有逐渐往更古老年代倒回趋势的陈萌来说,东京就是天堂。他还在日本学习了形象设计,主攻美发,因此,回国后陈萌很自然地进入了美发圈。他以时尚杂志顾问、自由造型师身份行走业界。然而,想起自己学美发的初衷,陈萌最终还是做起了复古理发店。

上海的这家店里,爵士乐萦绕耳边,古董理发椅一字排开,木质地板、暖色灯、古董木箱,恍如隔世的美式店面。铁盒发蜡、刮刀、手推子、质感毛刷,金属和皮革的光泽呈现出十足的摩登感。整体设计风格融合了波普艺术与摩登文化,古典与现代的风格在这里和谐统一。

陈萌还会不断去淘旧理发工具:“有些人不理解,用现在的美发工具也可以做出复古的发型,但是我享受的是使用它们时内心的愉悦。我想这个道理和一个好的裁缝不可能只有一把裁缝刀一样。”理发师是他的职业,复古收藏是他的终身爱好。

Doc Guthrie’s Barber Shop:喝一杯,做个头

戴着金属耳钉、长着络腮胡的爱尔兰“光头硬汉”Dylan,和一身朋克打扮的率性苏格兰姑娘Anna在静安区的闹市中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复古理发店。它夹在连锁超市与本帮菜馆之间,前卫与市井、时尚和老派的融合显得毫无违和感。 

这家店之所以叫“Doc Guthrie's”,因为Doc Guthrie就是Anna的祖父,他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海军老兵。要知道,最早的理发师都是由专业的医生来担任的,Anna的好手艺正是传自祖父。 

Doc Guthrie's不能染发、烫发,也没有专人提供洗头、按摩服务,而是还原了20世纪40年代的欧式做派,这里不做女客人的生意,最大程度地为男人们营造出充满雄性荷尔蒙的空间。作为店内唯一一名女性理发师,Anna也是一副硬气中性的造型。 

店内以黑白色调为主,没有复杂的格局和装修,一股清爽干练感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不播放流行歌曲,也没顾客等着做烫发、卷发和花式洗发。你走进这家店,能喝杯啤酒或威士忌,随便闲聊,理个头发,离开时比进来时更容光焕发。”氛围虽然轻松,他们却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严苛的规矩——完成一个客人所需的所有项目用时绝对不能超过30分钟。 

这家店采用的是最经典的热毛巾加上直板剃刀剃须。剃须师会先用热毛巾捂住胡须一段时间,接着涂上剃须膏,用消过毒的老式剃须刀剃须,再换成直剃刀。不管是热乎乎的毛巾、软软浓密的泡沫,还是剃须刀轻轻刮过发出的“沙啦”声,都能让你放松神经,享受难得的轻松时光。 

更重要的是,每位客人可以享用一杯朝日啤酒、软饮或地道的苏格兰威士忌。之所以要“喝上一杯”,因为这才是纯正barber shop的一个标识性小特色。这项传统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禁酒令的颁布。在那个年代,做男人生意的理发店变成了寻觅酒精的处所:进了那一扇扇悬挂着红蓝色条转灯的门,悄悄喝上一杯高度私酿,和朋友聊上两句,刮刮胡须,整理发式,一身轻松再出门……这里不只是理发店,更是一个可以轻松享受的地方。 

BARBER SHOP:藏在复古理发店背后的故事

说到在barber shop里喝酒,那就不得不提永嘉路上的这家BARBER SHOP,把这项传统做得更为极致。

复古理发椅、洗发水盆、镜子、美国复古发蜡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式梳子……加上专业的日本理发师服务,完全是一家标准的复古理发店。然而,准确来说,它却是一家特色酒吧。

这里白天总是大门紧闭,等到华灯初上,这家BARBER SHOP才会悄然开门。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这家“理发店”有些“古怪”,可能几分钟前理发师还在悠闲地给客人修胡子,店内人群嚷嚷、笑声不断,几分钟后,这些人却像哈利·波特穿过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毫无踪影……

原来在理发台另一侧,小柜台上摆满的空酒瓶里暗藏玄机。只要转动其中一个神秘的酒瓶,就可以打开通往“新世界”的秘密大门,而大门背后才是这家店的本体。当大门开启,你才发现里面居然藏着一个暗道走廊,通往密室里的小酒吧。这个复古的酒吧吧台还和理发区域采用了同款瓷砖,墙上的旋转灯箱也延续了理发店的精髓,加上略显怀旧的皮质座椅、红砖墙、烛台……妥妥是上世纪30年代的美式酒吧风情,轻快的爵士乐与门外的安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创意同样来自美国的禁酒令时代,当时,很多酒吧会以这样的方式来伪装自己。当然,对于这家店来说,复古理发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幌子,那些复古又精致的工具全都可以正常使用,如果你在凌晨两点想刮胡子,或者做个简单的造型,也都可以得到理发师的专业服务。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