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外面的世界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0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迷失在欧洲人的“菜篮子”里

【文、图/棠棠】

    许多当地人还在用传统的竹篮子 

    远看真像一幅油画,不是吗?

    中央市场是一栋壮观的新哥特式样建筑 

    种类繁多的鹅肝酱让人叹为观止

深入体验当地生活是旅行者们所热衷的,而逛逛菜市场是能最快了解这个城市的途径之一。欧洲城市的菜市场因环境整洁、品种多样、提供加工好的食物而闻名,今天就带大家逛几家,看看欧洲人的“菜篮子”里有些什么。

美食之都,里昂

作为世人公认的“美食之都”,里昂人爱吃,会做。城里虽只有五十万人口,但有超过两千家餐馆。民谚这样诠释吃在里昂人心目中的地位:干活时尽我所能,吃饭更得精益求精。而且,法国“世纪厨神”保罗·博古斯的大本营就在里昂,这也吸引了食客和美食家们蜂拥而至,前来“朝圣”。 

保罗·博古斯的秘密基地便是美食市场。他麾下的七家米其林餐厅指定市场里的若干店铺为其提供奶酪、鲜鱼、猪肉制品、巧克力和干果。这些产品听着没有什么特别,但个个大有来头。里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周围是三大酒区,邻省有优质禽类、香肠和奶酪,相距不远的爱恩湖区出产鲤鱼和淡水龙虾……于是,这些顶级食材都集中在这小小的美食市场里了。 

松露被装在小铁桶里,满满的,堆得像小山一样;火腿吊在柜台上方,触手可及,散发着诱人的肉香;但最抢眼的还是布雷斯鸡,它身披红白蓝飘带,威风凛凛,是市场里当仁不让的主角。布雷斯鸡因全身与法国国旗同色,(鸡冠鲜红,羽毛雪白,脚爪为蓝色)被誉为“国鸡”。它必须自然放养,成本极高,售价自然也就昂贵了。一般的法国家庭也只有在宴客或者节日时才舍得买。布雷斯鸡的待遇很特别,橱窗里已被宰杀的它们周身赤裸,仅留着面部和颈部白毛,好像是要保留它最后的一丝威武。布雷斯鸡的肉质鲜嫩,能烹饪出多种美味佳肴,最为传统的菜式是“法式酥皮焗布雷斯鸡汤”。先用鸡肉、鸡肝和新鲜蔬菜熬制出香浓的鸡汤,盖上一层酥皮将鸡汤的味道和精华锁住,热气腾腾地呈上,敲碎酥皮后食用。 

市场里还有一样不容错失的美味,那就是生蚝。吃法特别简单,叫上一打生蚝,配上一杯白葡萄酒,加上店主送的两块香蒜面包,这就是很多法国人的一餐。看他们吃生蚝的样子,会想起莫泊桑的那篇《我的叔叔于勒》,贵妇们吃生蚝的那段描写就是他们现在吃生蚝的样子。 

活色生香,巴塞罗那

与里昂美食市场走的高端路线不同,巴塞罗那的波盖利亚市场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活色生香”。第一次走进市场时,就被一股腾腾升起的生活热情所包围。天哪,东西怎么摆得这么整齐漂亮?品种怎么这么多?颜色怎么这么美?哪怕是一个卖鸡蛋的摊位,也会把鸡蛋放在铺着干草的竹篮里。而且摊主还布置了一只大南瓜和一只卡通小鸡,让你想象小鸡们在美丽的乡下,在这样的秋天里散步——这么快乐的鸡,生出的蛋会不好吃吗? 

西班牙人真是精明的商人,但他们首先是热爱生活的艺术家! 

好不容易把眼睛收了回来,把注意力专注在吃上。市场里有很多三至六欧的火腿小手杯,在一次次的尝试比较后,我终于靠着亲身实践摸准了自己的口味,也明白了为什么西班牙火腿有价格的贵贱和口味的区别。首先是出身,吃橡树子长大而且是散养的伊比利亚黑猪就要比其他的贵;其次是年份,腌制了四年的腿比两年的腿贵,前者颜色更为深红,肉的腊制味更为明显;最后,同一条腿的不同部位,口感也不一样。我尝过一条一百八十九欧一公斤的四年腿,老板替我割了四片,是腿中的部分,色泽鲜红,肥瘦得宜,味道也不错。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接近脚踝的那个部分,肌肉感更强,纹理更漂亮,口感上也更扎实一些。 

水果与海鲜是市场里的另外两大法宝。巴塞罗那地处南欧,气候温暖,又是沿海城市,所以这里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海鲜品种也很丰富。最省力的吃法就是找一家店坐下来,然后点一个海鲜拼盘,把美味一网打尽。鱿鱼、竹蛏、扇贝、青口、鱼类和地中海红虾……烤熟后被装成一盘,在气势上就压倒了隔壁单点的朋友。海鲜的天然咸鲜不需要其他调味品,只需在最后淋上一点油润色。至于水果,市场里有鲜榨的果汁、果汁做的冰棍和糖腌制的果脯,但我还是最喜欢新鲜的水果。每每在市场里饱餐之后,都会带走一些回宾馆吃。今天是无花果,明天是柿子、李子,后天是释迦和芒果……几天下来不带重样的,而且价格也很便宜。 

临走时当然要带走一罐玻璃瓶装的藏红花,它是制作西班牙海鲜饭的重要调味。一锅海鲜饭需要一克藏红花,可根据需要购买。其他各类调味盐也可以买一些,我可以预见你迷失在那些色彩里无法自拔,陷入深深的选择困难。

浓浓市井气,布达佩斯

如果说里昂的市场以品质震撼了我的心,巴塞罗那的市场用色彩抓住了我的眼,那么布达佩斯的中央市场靠市井气让我回归了理智。我是早上八点多到的,正赶上当地人出来买菜。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我喜欢看他们对话的样子。看着一笔笔交易达成,一张张福林进入店主的口袋,一条条香肠和一把把蔬菜进了顾客的菜篮子,这家常的画面让我觉得特别踏实。

匈牙利作为内陆国家,并不靠海,海鲜和鱼类食品比较少,猪肉、牛肉和禽类比较多。光看图片,我能看懂有羊肉肠、牛肉肠、猪肉肠和驴肉肠等等好多品种。但标牌上的匈牙利文一个字也不识,搞不清楚橱窗里几十种香肠的区别。有时遇见英语好的店主和伙计,我会请他推荐店里卖得最好的东西给我。他们倒是很老实又有耐心,有一个肉铺伙计特意到旁边的柜台拿了一种店里卖得最好的香肠给我,并没有随意敷衍。

市场里销路最好的还属鹅肝酱。毕竟匈牙利是世界第一的鹅肝出口国,有大约三万匈牙利农民靠养鹅生活。我问一位店主,两种鹅肝酱为什么明明分量一样,但价格上有差异呢?他说,便宜一些的是混合的,除了鹅肝之外还有别的,而纯鹅肝的价格就贵一点点。我问他会不会整块的鹅肝都卖给餐厅,罐装的都是边角料呢?他摇头说不会,没有那么多边角料。希望如此。我最后买了一罐一百克的鹅肝,这种美味虽然残忍也不健康,已经在多地被禁止,但难得吃而已,偶尔破例。

走出市场,边上就是绿色的自由桥,宽阔的多瑙河缓缓地流过。回头看中央市场,那是一栋壮观的新哥特式样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设计团队,设计过法国埃菲尔铁塔,还真是“杀鸡用了牛刀”。上午去是背光,市场正面是暗的,但依然可以从线条看出建筑之美。对称的尖顶和几何花纹的墙壁贴砖都富有美感,房顶上鲜艳的琉璃瓦和马加什教堂是同款,极具东欧特色。内部使用钢架结构,空间开阔,敞亮大气,非常适合市场这样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在所有这些规则的线条当中,又有以铁艺装饰的路灯和楼梯隔栏,成为很好的点缀,使整个室内空间看上去整齐,但并不乏味。在这样的地方买菜,想来心情都会好一些吧。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