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其实不是太难,难的是如何整理。当你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你的物品能够呼吸,再来谈收纳的美学。” ——池田惠美 在多和少之间自由转换 人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对收纳整理非常痴狂的日本太太,她们甚至可以让家里“空无一物”,而池田惠美的收纳哲学似乎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诉求。 来自日本京都的池田惠美在2004年把家安在了上海。从她在这里成家立业开始,如何打造适合自己居住、符合生活的动线逻辑的家装设计,就是她一直以来的目标。作为日本Housekeeping协会1级收纳师、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1级收纳师、认证讲师,来沪居住14年的池田惠美的家,给人的第一感觉竟然是:东西可真不少!池田老师和她的中国先生,还有一条可爱的金毛犬一起生活,22条超实用的收纳方法被我们偷师拿来。此处略举一二。 在她家的客厅里,所有透明抽屉PP箱,被贴上标签,分类更清晰。文件夹尽量统一大小、统一颜色。文件夹的宽面底部,也贴上标签。标签采用电脑打印,可让字体整齐划一,视觉效果更清爽。电视柜做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柜”,把零碎物件全部藏起来。万科住宅设计师、畅销书作者逯薇称这样的设计为“一时的窄,一世的宽”。 狗狗的每日专属食谱,写在一块小黑板上。贴上樱花剪纸,增添春的气息。矿泉水喝完后,留下的塑料瓶,排列整齐,成为各种调料的收纳容器。所有收纳瓶罐,在盖子上写明用途。如果想要视觉效果统一,可以采用一种黑色的环保涂料,将罐盖先统一涂成黑色,再用白色笔写上用途。洗手池下方的空间,通过收纳工具巧妙组合,让厨房杂物,居有定所。亮点是右边柜门背面,挂着的是狗狗喝完的酸奶杯,用作收纳抹布和一些小杂碎。 在卫生间里,因绿色点缀,变得生机勃勃。上厕所,都变成幸福的事。注意卫生纸的收纳,就在左手边,可随手方便抽取。备用的卫生纸放在旁边看不见的柜子里。台面上可以放置手机等小物。台面尽头,摆放着几盆绿植。亮点是一张池田惠美的手绘卡。她说:日本人相信厕所里住着一个女神,是真的!这张手绘卡片,被放在一个红酒瓶塞改成的卡片插座上。洗手台的台面上,尽量采用统一容器,会让空间显得更清爽。洗手台下方的抽屉里,摆放着她的很多护肤美妆工具,大部分被安放在狗狗的酸奶杯里。擦手小方巾被整齐叠放起来,放在一个篮子里,取用很方便。衣帽间里,叠起来的衣服,全部收纳在透明抽屉收纳箱,俗称“PP箱”。贴上标签,使用时一目了然。日常衣服采用悬挂为主,衣帽间的飘窗,也要绿意盎然。用一个红酒瓶当作花瓶。 即便同样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诉求点不同,家居安排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从柜子到物品摆放、收纳格局,甚至收纳的容器都是由池田惠美亲手完成的。整个风格温馨又不失美感,如果打开衣柜、橱柜、储物柜、冰箱……其收纳方式几乎可以作为教学案例级的模板。池田惠美的收纳哲学,并不太像印象中的日本太太那么减到极致,但是无处不在的小心思能够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居家整理的逻辑学 正如日本设计师们在设计产品时,通常会深刻挖掘用户的使用动线。 池田惠美认为,家居整理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根据生活的动线来归纳收纳的方法。例如,就近原则,随用随取,相应的工具应该出现在高频使用的场所里。 池田惠美认为,整理涉及某些东西究竟需要还是不需要。其实需要与否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有人说,几年不穿的、不用的东西,肯定是不需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当年这件衣服买得很贵,或者它是好朋友送的礼物,具有特殊意义,于是找各种借口舍不得扔。因此,家里的东西就越来越多,空间被挤占。所以,她会使用怦然心动的方法——如果这件物品已经不能让你心动了,可以考虑处理掉它,或者送给更需要的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提倡简朴,东西不能浪费。但是现在看来,你的精力、你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能浪费的。假如我用一个更形象的解释,你把不要的衣服放在一个箱子里,或者用几个箱子单独盛放,它占用的空间可能是一两平方米,按照上海目前的房价计算,你觉得这样不浪费吗?而这些积压的东西,会让家居变得混乱,进而也会占用你的情绪,增加你的内耗。” 当对自己的物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以后,关于买这件事,也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通常情况下,池田惠美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会添置衣服,而衣服的样式也多为通勤款或者不易过时的常规款式。“每次买进一件衣服,我会仔细思考,我真的缺一件这种类型的衣服吗?如果买一件,势必家里现有的会扔掉一件,在总量上达到持平状态。”池田惠美对自己的衣服用品了如指掌,一年四季的衣服、裤子、裙子、套装,甚至包括内衣、睡衣、袜子,加起来总量不会超过200件。 池田惠美认为,论整理和收纳的先后次序,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整理,先决定什么东西需不需要,然后才是收纳。很多人喜欢的是收纳,却未必是整理。也许,理论和实操很难知行合一,毕竟那些具有很多情感记忆的东西,怎能在内心深处轻易割舍呢?人们对物的迷恋,往往是加之于物的意义或是回忆。池田惠美说:“有时也无需特别纠结,心痛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遭遇的情绪,也许要经历几次反复。而心痛也会带来有效的结果,那就是下次购买东西时你就不会太随便,会更加谨慎选择。”在她看来,大件物品和小件物品,其实并没有区别,唯一的原则依然是需要与否。要扔的东西,可以自己给它设定一个期限,经过一段心理的适应期,以感恩的心态和它们平和地说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