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遇见,理想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舍离,轻盈生活

【文/冷梅 图/受访者提供】

“少而精美,减少我们的物品,体会减法生活的喜悦。”

——周一妍

断舍离+零垃圾=绿舍离

人生因为专注而美丽。3年前的周一妍,因为我们的一篇“断舍离”报道,离开媒体行业自己创业,随即开启了进阶整理术的开挂人生。她先后创办了汇集30万整理爱好者的互助成长平台“第1整理术”“理乎学院”,并建立人气整理师孵化基地。只有理念上迭代,才能让断舍离之路更具可行性和实操性。于是,2017年她提出了全新的整理理念——绿舍离。

“那时我发现,市面上涌现出一种新兴职业——上门整理师,他们在上门给客户整理指导的时候,多采用日式整理术,比如断舍离、心动整理法,但是在教人减法生活、清理杂物的同时,会产生许多垃圾。”周一妍说。于是,她联合12位整理师,一起罗列出一份榜单,供整理爱好者以及整理咨询师在工作时使用。

2017年年初,周一妍去好友创办的图书馆storyland做客,宣称周末要来个衣橱的断舍离,对她而言,衣橱断舍离是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方法。没想到,好友小创却说:“对我来说,周末去旁边五原路逛街买衣服,才是放松。”接着,她反问周一妍:“断舍离那么多东西,小家减负了,想过地球的感受吗?”

这个问题让周一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理念在某些方面还不太对劲。她陷入断舍离的痴迷状态,只顾小家清爽,不顾地球健康的断舍离,是否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好友的质疑让周一妍开始反思。

随后不久,周一妍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题目为《有责任的断舍离》,作者是在美国居住了11年的中国人Stephanie,她是零垃圾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倡导者。文章中提到“断舍离”时需要兼顾地球的感受,这一点,与周一妍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两人决定将“断舍离+零垃圾”两种理念相结合,取其精华,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绿舍离。

如果说,断舍离强调的是refuse(拒绝)和reduce(减少),那么零垃圾则是在此基础上,强调reuse(再利用)和recycle(循环利用)。两者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表达:own less(拥有更少)+waste less(更少浪费)=live more(享受更多)。但是,周一妍和Stephanie认为,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觉得“own less”是终极目标。经过彻底的整理收纳之后,有些人发现自己喜欢极简风格的生活,东西越少,越兴奋;另外有一些人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繁复的风格,或者自己喜欢通过美物装点自己的家。

于是,她借鉴零垃圾倡导者提出的公式“own less(拥有更少)+waste less(更少浪费)=live more(享受更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绿舍离生活方式。buy well(精心挑选)+waste less(更少浪费)=live happily(更幸福地生活)。

“作为多年的环保记者,我曾报道和研究过很多全球领先的生活方式,比如美国人发起的极简生活、零垃圾生活,意大利人发起的慢食慢活,英国人发起的胶囊衣橱,日本人发起的‘断舍离’。我发现这些生活方式都很棒,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优质的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条中国人原创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周一妍说。

创造幸福的整理术

“六月的企鹅”是一位上海的职场妈妈,热爱整理,因为整理让她的生活更高效,有时间每天早晨给女儿做美味可口的高颜值早餐。她称:“绿舍离是创造幸福的整理术。” 

周一妍说:“我们相信,极简与繁复,是周而复始、交替出现的。所以,过分极简、过分断舍离,可能都是一种潮流。以时尚圈为例,上世纪90年代流行极简,本世纪初流行b lingbling,2010年之后又开始极简,那么下一个时间周期,会是什么样?没有人说得清楚。”

和心动整理法提倡“一次性、彻底的、集中的”整理不同,绿舍离更强调的是长期、实用的生活指南。绿舍离提倡“买少、买好、少扔、不扔”的生活理念。

买少、买精,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它要求实践者向内看,理性消费,从内心升起对物品的珍惜珍爱之情,在精挑细选中找到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接纳自己,喜爱自己。

少扔、不扔,则是一种生活宣言。它要求实践者由更广阔的视野向外看,不仅考虑到小家的收纳美,更考虑到地球的未来。这关乎我们自身的健康,以及我们的下一代。

“比如今天,我的工作是在一家咖啡馆写微信稿,我用咖啡馆的马克杯,而不是一次性的纸杯。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我和其他两位绿舍离实践者一起在上海南昌路附近逛街,看看有哪些让我们心动的小店。我觉得逛街可以激发生活灵感,尤其是上海一些独立设计师的品牌。在今天逛街的途中,我们发现一家叫作keep的小店,自带咖啡杯,买一杯咖啡,可以减5元。结果我们三个人买了3杯咖啡,节省了15元,大家都很开心。”

周一妍还特别喜欢逛外国的跳蚤市场,淘旧东西。因为她觉得旧东西里藏着故事,可以增加岁月的沉淀感。在她家有不少几美元的马克杯,还有骨瓷的收纳盒、盘子等,虽然只有3~5美金,但是看到这些旧物她都会很开心,这些旧物的利用率很高,而不只是把它们当作摆设。其中,有一个希腊女神的雕塑盘,过海关时,还曾经被怀疑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艺术品”,后来海关发现它只是现代艺术家制作的装饰品,才最终得以放行。

当周一妍喜欢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爱上一个玻璃杯,她就会拿出做学问的态度,把它研究个底朝天。具体来说,当她发现美国零垃圾博主Lauren Singer使用的密封玻璃罐,是美国的品牌梅森,但是,美国另一位零垃圾鼻祖Bea Johnson使用的密封玻璃罐,则是法国品牌Le Parfait,她就会去研究,究竟哪个好呢?她查阅了很多资料,找到不少有趣的发现,比如Le Parfait的所有部件:橡皮圈、金属扣、盖子、玻璃罐,都可以分开,从垃圾分类回收的角度,比梅森罐更环保一些。意大利还有一个制作密封玻璃罐的品牌Bormioli,同款产品,Le Parfait则更轻一些。“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学问,我会研究得乐此不疲,而且会写在我的一个私密微信号里,这个微信号只有几个粉丝,但是我觉得这些很有意思,所以会记录下来。”周一妍说。

轻盈的减法生活 

在做环保记者时,周一妍也曾去过一些鲜少游客去的地方。比如印尼北干巴鲁的热带雨林。“当时我为了省钱,从上海坐飞机到北京,再到新加坡樟宜机场,再到印尼首都雅加达,再飞到印尼第二大岛北干巴鲁。我看到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以及被毁坏的森林,以及毁坏后被重新种植上棕榈树的林子;我看到生活多样性被破坏,不少原住民失去了自己的家。而我们用的餐巾纸,很可能就来自热带雨林的一棵树。想到这些经历,我觉得有些悲伤。在接触绿舍离之前,我虽然从事环保新闻的报道,但我自己并不是一个非常环保的人。在认识了许多整理收纳爱好者以及Stephanie之后,我才开始使用手帕。2016年10月,我第一次去日本,在东京上野公园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买了好几条漂亮的手帕,结果都当作礼物送给朋友。2018年6月,我再次去东京,我给自己也买了好几块手帕,不同颜色,还可以搭配不同的包包。我想把手帕文化融入我的生活。”周一妍说。 

“我是八零后,但我很喜欢和九零后交朋友。第1整理术有不少特约撰稿人是九零后。新来的团队小伙伴是九五后,我发现他们做事效率特别高,头脑也特别灵活。”年轻人给周一妍的感觉,第一是非常重视身材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有机生活,甚至是生机生活感兴趣。第二是他们欣赏有创造性的、很酷的人。比如,他们都很喜欢艺术家草间弥生,在讨论绿舍离文创产品时,会看很多草间弥生的作品,研究她的人生故事,寻找灵感。他们会一起研究台湾建筑师黄谦智的作品,他用150万个塑料瓶,盖了一栋9层高的大楼,用可再生材料为NIKE打造一双低碳球鞋,用使用过的牛奶包装盒做成鞋盒包装,以及背包,实在是太酷了! 

就像曾担任过优衣库设计总监的日本艺术指导佐藤可士和,多年来,他通过独创的“减法”哲学,透过不断删减与整理,源源不断精炼出创意与观点,成为日本当红的顶尖设计师。当初,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决心邀请这位新锐设计师,原因正是佐藤可士和认为“减”比“加”更能贴近事物的本质。 

佐藤可士和把整理分为三个层次:空间整理、资讯整理、思考整理。例如,在为优衣库设计纽约旗舰店时,他先思考的是衣服的本质。“衣服”只是“衣服”吗?它除了保暖、美观的功能外,还有什么其他意义?最终,他找到了一个全新看待衣服的角度:衣服是一种人体的零件。他把这个想法落实到纽约旗舰店——所有针织衫,按照颜色渐层布置,所有T恤衫被布置成一整面T恤墙,成千上万的彩色零件构成服装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让顾客可以自由选择。 

周一妍说,她对理想生活的期待是,少而精美,减少我们的物品,体会减法生活的喜悦。其实,她所爱上的正是一种回归自然、绿色环保的“轻”生活方式。 

Qa 生活周刊×周一妍

Q:关于绿舍离实践,要经历哪些固定的阶段?

A:绿舍离实践者大致会经历五个阶段,我把它们称为绿舍离的整理五角星,这五个阶段分别是:珍惜、感激、好好对待你所拥有的物品;只买当下需要的物品;以去除“备胎”,寻找“真爱”的态度挑选你的物品;购买高质量耐穿的衣服,与快时尚、快家具告别;支持独立设计师和环保品牌,最终找到自己的穿衣和家居风格。

Q:作为绿舍离的倡导者,讲讲你有哪些独特的生活理念?

A:我相信,无论是绿舍离,还是断舍离,还是其他各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践行者在实践它的时候,内心是否会感到幸福。当我们按照绿舍离的方式去生活,我们希望达到的状态是井井有条、找到风格、绿色环保等等。但是,这只是表面的状态,深层的状态是我们在打造井井有条的家,在提升家居美学,实践无塑生活的时候,内心是否感受到开心。和同频的小伙伴在一起,通过集体的力量,快乐向前走,彼此点亮梦想,彼此共燃希望,这点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生活指引,不是一家之言,不是一个简单的套路或者公式。我希望当每个人接触绿舍离时,都可以变得开心,从而开启自我探索的过程,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发展出自己的风格,最终创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整理术。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