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上海热闹非凡,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8新生万象(第四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以下统称青艺博)紧接着“进博会”而来,为2018年年末的上海艺术季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6天的主会场、4大主题板块、7个独立艺术项目、6场专业艺术论坛、2000余件优秀作品、海上文博大赛、富有活力的艺术市集——共同构建了一场全方位的艺术盛宴。 创立于2015年的青艺博,今年已走到了第4个年头,展会也特设了4大板块:“青艺·态度”“青艺·起点”“青艺·视界”“青艺·无界”。不以展位作为区域划分,而是根据青艺博不同主题板块策划,根据艺术家的特点和创作方式进行了全新的调整,使观众对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是在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青艺博的初心。 作为社会公益型艺术项目,青艺博长期致力于推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的公众传播,它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针对青年艺术家作品展示的艺术博览会。经过4年的成长,青艺博逐渐成为艺术家展示艺术成就、对接市场的一个重要的集聚活动。本届青艺博还成立长三角艺术联盟,以青艺博立足上海的影响力,联合四地优秀艺术家、艺术展、艺术活动,全面展示,梳理长三角文化艺术资源,提升地区国际影响力,使长三角地区真正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大码头”。可以说,每一届的博览会都为上海这座城市的艺术发展带来不一样的学术理念和市场模式。 和去年相比,本届青艺博拥有更为严格的筛选制度、更为苛刻的作品条件,同时也有更为开放的展示空间、更广阔的会展舞台,打破原有的创作门类和画廊对于作品的所有限制。青艺博总监王芳对青年艺术家给予了高度赞赏:“青年艺术家是一个最本真、最纯粹、最具发展潜质的艺术群体,他们最不缺少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艺术上表现出各自精美绝伦、风情万种的青春姿态,以及多元并置、敢于创新求变的艺术精神。他们以迥然不同的个性化的艺术形态,对传统艺术进行变异和创新,挑战人们在艺术上惯常的审美定式和固有的艺术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图像,在文化语义上完成解构性和建设性的变革,并且把人们的视线从过去引向当下和未来。” 本届青艺博推出的4大板块、7个艺术项目等众多专题性展览,策划立意深远,具有学术高度,不仅追求图式风格上的鲜明个性,独树一帜,更是在艺术形态上成功跨界的艺术实践。她认为,这正是本届青艺博所确定的“新生万象”主题的核心思想之所在。 其中,“青艺·无界”是今年推出的全新板块,“无界”的概念秉承了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对于艺术、对于青年艺术家的理念,并与2017年的主题“未来”承接,让艺术弥合时间、空间以及文化之间的隔阂。此次,全球来自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等10个国家近20位青年艺术家带着具有各自文化烙印的作品共聚上海。他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学习背景,不一样的语言和民族习惯,原本处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年轻人因为艺术而联系到了一起,这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胸怀,也展现了青艺博希望通过学术交流不断融入全球的愿景。 此外,在“青艺·起点”中,同样也有来自不同教育背景下的青年艺术家,他们通过许多“跨界”作品擦出火花。策展人杨逸宁在介绍这个板块时,说:“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形式上的跨界,比如说科技、数码编程和艺术的结合,声光电的互动体验,也有与现代电子乐和传统乐器结合的互动表演等特别环节。旨在把现在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新面貌呈现给大家。同时也有艺术身份的跨界,比如,台湾艺人郭彦甫以艺术家身份将他的旅行箱系列带到展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宁区商务委指导下,组委会还为观众特意呈现了一系列专业的艺术论坛——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论坛暨时尚创意产业人才发展论坛(Young Voice),和鹦鹉螺为新生万象独家定制的艺术市集。在市集中可以看到并买到青年独立设计师、手工匠人的优秀作品,丰富的艺术衍生品和非遗文化的个性化商品。更为多元的艺术体验、更为丰富的互动形式,让本届青艺博成为全城的艺术嘉年华,也让艺术和观者产生更紧密的关联。无论你的性别、年龄、职业、 地位,任何人都可以与艺术进行互动,这也是青艺博的终极目标——用艺术打破人际之间的隔阂、用艺术破除城市中无形的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