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一颗在古老的土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时而内敛时而奔放,既尊重传统又拥抱未来,多种风格的共存,多种时态的相融,让人忍不住想去一层层地揭开那些神秘的面纱。 活色生香的过去进行时 多哈是卡塔尔的首都。美丽多姿的滨海路是从机场前往酒店的必经之路,各具特色的建筑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联在这条主干道上,让人应接不暇。其中,最为我所关注的,当然还是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的大作——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今年恰好是建馆十周年。它既捕捉住了伊斯兰建筑精髓,又充分体现了贝老独特的现代化设计。博物馆位于传统帆船港口附近的一座人工岛上,在阳光、灯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的作用下,白色的石灰石外墙变幻出充满戏剧张力的光影效果。不同时间到达此处,可欣赏到不同的美,摄人心魄。这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那句名言:让光线来做设计。据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展品的时间跨度超过1400年,所以非常值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细细欣赏。逛累了,站在北侧的玻璃幕墙边,在晚霞中将海湾和西湾区的景色尽收眼底,无疑是最完美的告别方式。 逛传统集市,向来是感受当地生活的捷径。在博物馆的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瓦其夫集市。这个集市曾被烧毁过,而后按照原本的样子重建,但依旧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最传统、纯正的卡塔尔风情。集市的街巷曲曲折折,犹如迷宫,从吃的、穿的到用的,一应俱全。最有意思的是,里面还有家专门出售鹰隼的商店。当地人非常喜欢把这种猛禽当宠物饲养。集市里还聚集着各种餐厅与咖啡馆,其中Parisa伊朗餐厅结合了镜子镶嵌、彩色玻璃、手绘图案等经典元素,让人仿佛置身波斯王宫的感觉,而事实上,里头也的确有一间VIP房,经常提供给王室贵族用餐,活色生香,秀色可餐。 摩登新潮的现在进行时 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回望了14个世纪,自然也想收回目光,放眼现代。由著名的法国建筑师Jean-François Bodin设计的马塔夫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博物馆收集了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的6000多件作品,既充满历史性又具备实验性的展览让参观者以阿拉伯视角观赏当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了诸多屡获殊荣的国际知名大师的作品,是现代阿拉伯艺术的杰出写照,让人颇受启发。 如果时间有限,想更加集中地体验各个门类的艺术与文化,卡塔拉文化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里聚集了艺术馆、剧院等各种艺术场所和机构,目前,一个天文馆也正在建造中。这里是一个阿拉伯特色气息浓郁的文艺圣地,经常举办表演和音乐会。以罗马剧场为原型的剧院自然是其中非常耀眼的一个,加入了阿拉伯的特色拱门与线条装饰。可惜,去的时候,剧院正在准备第二天的演出,无法入内参观,不过光是看外观,也已经相当壮观了。文化村里还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鹰隼博物馆,很值得一去。 活力四射的未来进行时 在多哈登高望远,可以清楚地看见,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起重机被穿插在各个角落里。这一点也不奇怪,众所周知,2022年,世界杯将在卡塔尔举行。为了迎接它,这里将新建3条地铁线、7个体育场(2006年举行亚运会的多哈哈里发体育场也在翻新中),与之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升级中。为了进一步了解世界杯的准备情况,我们来到了世界杯组委会的办公地展示厅一探究竟。 展厅的开篇展示着卡塔尔足球的辉煌历史。意外的是,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国的一些球员也如数家珍,原来,中国的球队近些年来经常选择卡塔尔作为冬训地。再往里走,7个正在建设的体育场的沙盘模型映入眼帘。它们都是以当地的一些标志性元素为灵感而设计的,比如帽子、帐篷、沙丘……每一座都充满着故事与个性,犹如艺术品。 卡塔尔的面积不大,为了解决到时候蜂拥而来的球迷们的住宿问题,当地人别出心裁地利用了各种资源。除了喜来登、丽思卡尔顿、香格里拉等众多国际品牌酒店之外,他们还会启用传统住宿地帐篷,以及停靠在波斯湾的游轮。说起帐篷,就在前一天,我们曾前往距离多哈65公里处的豪尔艾阿戴德的海岸线区冲沙,那里就有一个帐篷营地,除了提供美食,也可以提供住宿。据介绍,作为沙漠之子,当地人有假的时候会从城市回到沙漠,小住几天,回归传统:在知道自己将往哪里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自己当初从哪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