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有情人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孩时代,幸福知多少

【文/季雨欣】

“二孩家庭”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实,在我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自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全面二孩”作为新时期国家人口政策已经实行了两年多。两年来二孩家庭“怎么养”、“养两个到底好不好”,以及二孩妈妈的职业发展等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日前,青年报社《生活周刊》受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委托,开展二孩家庭状况调查的项目,旨在进一步了解目前二孩家庭的生活发展现状,了解二孩带来的家庭矛盾、家庭与事业的矛盾、二孩带来的托幼等社会问题,以期促进广大二孩家庭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帮助女性实现更好的自我成长。

调查主要以问卷方式进行,回收问卷1486份,有效问卷1180份。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有这样几方面的情况是值得关注的。

二孩家庭标签:八零后、双独

特定的年龄结构预示着不同的生育潜力。年龄作为反映生育潜力的客观基础,与反映生育潜力主观因素的生育意愿相结合,以此形成对生育结果起作用的生育潜力。样本数据中,二孩妈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之间。35~39岁的二孩妈妈所占比例最高,有41.19%;其次是30~34岁、40~44岁、25~29岁和45岁及以上。由此可见,八零后是二孩妈妈的主流群体,越年轻的女性拥有较高的生育活力,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二孩生育选择会表现出更多的成熟和理性。根据家庭结构的调查显示,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属性的双独家庭所占比例最高,接近一半(45.6%);已有学术研究发现,有独生子女经历的群体二孩生育意愿更强烈。因此,独生子女经历是促成他们家庭生育二孩重要动因之一。

家庭收入:“硬件要求”不可少

生育行为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消费行为,养育二孩需要实实在在的经济投入。导致现阶段我国城市地区二孩生育意愿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养育成本过高。在二孩家庭中,家庭月收入在9001~15000元的比例最高,约为22%;其次约有18%的二孩家庭,其家庭月收入在15001~20000元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月收入在20001~30000元、30001~50000元和50001元以上的二孩家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分别为14.67%、14.85%和12.89%,综合超过4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经济条件要求的认识:养育二孩确实需要有家庭经济实力作支撑。

理想的家庭子女数:两个

在理想子女数方面,样本数据显示,约有82%的二孩家庭认为家庭理想子女数为2个,10%左右的二孩家庭理想子女数是1个,理想子女数是3个的二孩家庭比例为6%左右。可见,大多数二孩家庭已经把“理想”变成了现实。不仅如此,关于老大和老二的性别组合分布较为均匀。而且对于二孩家庭选择生育二孩的原因也进行了数据解读,原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一个孩子太孤单(75.09%)、增加家庭乐趣(48.81%)、父母支持(34.52%)。由此可见,选择生育二孩的家庭的重要考量,一方面考虑的是孩子的成长陪伴,另一方面追求的是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二孩”带来的影响:积极,但影响女性职业发展

众所周知,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是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上海最大的特征之一,那么上海市二孩家庭的养育体验如何呢?28.58%的二孩家庭认为生活更幸福,36.39%的二孩家庭反映难以将精力分配好,其余家庭认为生育二孩使得生活质量降低。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大宝、二宝同辈关系,夫妻关系,生活压力的前后对比等也折射出了二孩所带来的家庭内部的深刻变化,但是很多家庭并不后悔养育二孩,两个孩子的养育体验总体来说是积极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一直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二孩时代的到来使女性在工作和家庭方面需要更多的调适与平衡。调查显示,上海市二孩妈妈的工作单位性质比较多元化,关于生育二孩是否会耽误职业发展,有超过85%的职业女性表示生育二孩会影响到职业发展前景。具体而言,有一半左右(50.24%)的二孩妈妈在经历过两次生育后返岗继续接手产假前工作,而只有5.69%的二孩妈妈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其余人由于被顶替等原因寻觅了其他工作。

二孩家庭需求:完善学龄前教育

在照料二宝方面,调查主要关注了二孩家庭对0~3岁婴幼儿幼托服务的需求。表示需要托管服务的二孩家族群体中,有超过一半(60.21%)的二孩家庭希望把孩子送到公立性质的托育机构。而在不需要幼托机构照料的群体中,接近70%的家庭家里有人照养,超过20%对现有机构服务不满意,其余家庭表示有经济限制和认为没必要去托育机构。与此同时,二孩妈妈对于幼托机构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塑造宝宝的良好性格。

 

 

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