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学生导报

下一版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会场内外精彩纷呈 少先队员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记者 周胜洁 图 施培琦

6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场内外精彩纷呈,上海少先队迎来奏响追求政治进步“人生三部曲”,当好幸福成长“预备队”的光荣时刻。

记者 周胜洁 图 施培琦 

一群少先队员的故事

少代会现场,有十位少先队员获得上海市红领巾奖章“十佳”四星章,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了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的形象。

他们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勇敢挑战,做传承红色基因的红孩子。少先队员何沐夕站上舞台,用自己的表演体悟小英雄欧阳立安的故事。作为“红领巾讲解员”,少先队员周铭远用手中的皮影讲述党的故事、队的历史。

社区里,少先队员申清宁成为楼组混龄小队的成员,他们在行走半马苏河实践活动中还设计了“城市漫步”三色地图,感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背后的红色内涵。同样走进社区,少先队员潘治跃是“社区小先生”,实践红领巾“15分钟幸福圈”争章15事,将学校积累的主持经验运用到社区活动中。

少先队员金知圻因为三年前偶遇盲人叔叔摔伤,激起了研究导盲仪的兴趣。少先队员肖天通过自己的课题完善了社区环境治理,汇聚伙伴的力量,做生态文明的“绿色小卫士”。

少先队员傅欣恩和伙伴们用反诈知识,成功帮助钱奶奶防骗近万元。今年2月,少先队员汪欣妍的画作在中国空间站——天宫展出了。未来,她想继续用画笔绘就少先队员对社会发展、祖国建设的美好向往。

一首《辅导员之歌》

少先队辅导员是育人主力军,他们用理想引领少先队员前进。少代会现场,在沪历年全国优秀辅导员唱响《辅导员之歌》,用歌声表达对红领巾的热爱。其中最大辅龄的两位辅导员是洪雨露和左丽华,两人虽然均年过七旬,但对少先队的热情丝毫不减。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左丽华与少先队结缘超过50年,这是她第一次在台上唱出自己的故事。

老一辈辅导员对工作的细致认真影响着年轻一代。和他们一起合唱的还有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德育主任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朱超。他担任大队辅导员已有8年,现场唱起“我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少先队辅导员”时,他心中充盈着自豪感。

一段科创小达人的追梦旅程

“关于创造与梦想,我们做了什么?” 少代会上播放的一则《上海少年科学院20年》短片介绍了这一上海青少年校外科创基地。自2002年上海少年科学院成立后,共培养了200余名小院士,诞生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十佳“小院士”12名。自2006年首次开启“大小院士面对面”后,共有25名两院院士参与,开展600多场活动。自2007年建立5个科普分中心后,开展各类科普行动,激发青少年科创兴趣。“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成为属于青少年自己的科创展示舞台,课题涵盖创造发明、自然生态、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

共10位少先队员从“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总决选中脱颖而出,在少代会现场获得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奖牌。“因为创造,我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因为创造,我学会自信表达想法。”这是科创小达人的心声。

一组红领巾小社团

会场外,来自黄浦、嘉定、宝山、虹口和长宁的5所学校带来的红领巾小社团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展示。

上海市嘉一实验初中打造的AI城市奇兵展台有麦轮变形车与四足机器狗。它们正执行命令,移除障碍物,跃过坡道,走过布满砂石的路面,模拟抗震救灾中协助救援队搜救受灾群众。队员许一涵说,刚开始他们直接命令电机转动,却总是触碰墙壁,在尝试中发现程序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她所在的红领巾人工智能社团让队员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学校还创设了校本特色红领巾奖章——“AI”章。

面塑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上海市西郊学校有红领巾面塑社,创设了校本特色红领巾奖章——“面塑章”。小小面团经过队员巧手搓揉,生动有趣的人物、建筑等面塑作品就跃然指尖。“指尖奇遇‘集’‘塑’幸福”主题红领巾面塑项目展台展示了用面塑制作的大型客机C919、福建舰、“爱达·魔都”号,还有“天舟”“神舟”等一批带有上海智慧的国之重器。队员也从作品中学习劳动、积极创造、用心感悟。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