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科招生新变化,交大、复旦相继放大招

记者 刘昕璐

近日,交大和复旦相继公布了今年的招生培养政策亮点,“零门槛”转专业,新增行业特班、双学位项目,全面提升学生专业修读自由度……一起来看看。

记者 刘昕璐 

上海交通大学

转专业“零门槛”

“自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考量,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也可以互转。”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武超说道。

“我们是转出‘零门槛’,除了个别约定的批次之外,所有学生都可以申请,打破了学生绩点成绩的要求。”武超说。当然,接收专业一定会根据综合考量再来选拔学生,比如,通过专家组面试来考查学生的热爱和与专业的适配性。

除了转专业外,学校还将设立16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打造理工交叉、经管文理交叉、医文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同学们也可以在大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修读第二学科专业。目前,已开设覆盖人文社科、工科、理科、农学的43个辅修专业。

新增若干行业特班

今年,上海交大多个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特色,推出多个行业特班。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新增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计划),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船舶与海洋工程系1949届校友黄旭华学长命名为“旭华班”。材料学院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徐祖耀荣誉班)。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新增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法学院新增涉外法治特班。医学院新增临床医学(五年制,眼视光医学)。

新学年,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拔尖计划学科基地——致远学院也将进一步升级,打造特色致远书院荣誉体系,招收理科和工科专业学生,其中面向理科学生开设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七个方向,全部入选国家拔尖计划2.0学科基地。同时,以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试点班)为招生专业首次进行本科招生,同时新增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至此,加上人工智能(卓越人才试点班),上海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招生培养全方位格局已经形成。

复旦大学

学生有两次转专业机会

据介绍,在自由修读方面,复旦学生会有非常多体验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复旦各院系都从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选取部分专业基础、核心、进阶或通识教育课程,面向其他专业本科生开放,目前校内共有94个这样的专业学程。在跨学科学程方面,复旦已建成包括“智柔体设计与制造”“生物考古”“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智能移动机器人”“医学物理学”“人工智能药学”“数理逻辑”在内的16个跨学科学程。

本科生进入到复旦大学后,还可以辅修学士学位项目和双学士学位项目。目前,复旦共开放包括物理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在内的4个辅修学士学位项目。今年,复旦在原有3个双学士学位基础上,新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德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外语+计算机”双学士学位。

目前,复旦已实现大部分招生专业类院系的自由分流,100%满足学生专业选择志愿。

目前,除个别专业外,所有学生都有两次转专业机会。转专业接收计划大于申请学生总数,转专业申请成功率接近70%。另外,2022年起,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间转专业通道已双向打通。另在升学方面,复旦也将推出更多长学制项目。

重点布局新工科

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今年在招生端的整体布局中特别突出了新工科专业。除原有的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拔尖班),还设置有工科试验班(相辉学堂香农计划,本博贯通)、四大创新学院:工科领军人才班、工科试验班(光子计划院士班,本研贯通)、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电子信息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计算机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微电子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大数据班)等。

今年复旦大学还推出多个拔尖班/专业(类)招生。除了数学类(本博贯通)之外,自然科学试验班(本博贯通)含有物理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等六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的专业,考生入学后可按专业分流、院系内自由分流。

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方面,今年将首设本研贯通的望道新闻卓越班,针对主流媒体的需求培养面对AI时代和国际传播大格局的新闻传播复合型高端人才;涉外法治拔尖人才班;金融学类的FinTech全英文课程班;经济学类拔尖班则包括数理经济方向拔尖项目、国际项目UIPE、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双学位项目)四个热门专业方向,均可自由分流。

 

 

学生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