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沪上多所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活动,以此习得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记者 曹莹 将中医请进校园教做香囊 为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在端午节前夕,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团工委来到浦东新区浦三路小学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暨365校家社职业课堂体验活动。 活动前,来自济德中医的秦老师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香囊那些事儿”的讲座,介绍了关于香囊的渊源、由来及作用。精彩的讲座后,几位老师带领同学们闻香识药。同学们在观察、触摸的过程中认识了白芷、辛夷、陈皮、木香等香囊药材。随后同学们自己动手,根据学到的知识挑选合适的药材,将药材放入香囊袋,调制出属于自己的香囊。 经过同学们的不断努力,一个个精美的香囊都制作完成了,同学们在欢乐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香囊,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3)中队的李圣霖同学说,“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中草药活动,亲自制作了香囊。通过这次体验,我了解到佩戴香囊是中国古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香囊的形状各式各样,有圆形、方形、椭圆形、葫芦形等不胜枚举;中间通常会放上各种香味的中草药,在古代是用来提神的,也被视为能带来好运和平安的物件,这次活动不但让我们了解到端午的传统习俗,还能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非凡!” 诵端午品诗韵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一、二年级的同学们寻找端午节相关的童谣或者诗歌,穿上汉服,配上有端午节日氛围的背景音乐,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表达着他们对端午佳节的敬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中华五千年文化精粹在诵读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童声中传承。大家一起走进端午诵读的意境中,品味端午的诗词韵味。 走进社区学包粽送安康 为全面推进上海市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进一步丰富“双减”后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近日,浦东新区三林镇团委组织世博家园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小小面点师”系列职业体验活动,让同学们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体验职业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首先为同学们普及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过端午节的意义,让大家对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随后,由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传统角粽的制作材料和技艺,一折叶,二放料,三压实,四封口,五扎绳共五个步骤,工作人员则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洗净的红枣、绿粽叶、棉线等材料分发给同学们,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手捧着新鲜的粽叶和糯米,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动手尝试包粽子,翠绿的粽叶在巧手中翻飞,馅料被精心包裹在糯米之中,每一个粽子都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不一会儿,一个个身裹“绿衣”的粽子在同学们的巧手下慢慢形成。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送给学校教书育人的老师、家中的至亲,向他们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并满心欢喜地与其一同分享制作美食的快乐,一起感受节日浓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