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将举办首届国际光影节,其中黄浦区的主会场就是9月21日我校的亮灯仪式,届时还将在我校的百年建筑上上演一出精彩的光影剧诗……”9月2日上午,上海市光明中学举行的以“点亮光明梦想 智启光明未来”为主题的开学典礼上,校长朱晓薇的一席话让现场的高一新生很激动。而更让他们振奋的是,“点亮”学校百年教学楼灯光的,正是高二的学长学姐。 记者 刘春霞 让光明更加“光明”,高中生撰写提案 光明中学是沪上百年名校,毗邻淮海路、南京路商业圈。矗立在淮海路和西藏路交叉口的主体教学楼,建成于1923年,是法式风格的建筑,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近年来,随着黄浦区持续推进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加大对人民广场周边景观的灯光升级改造,夜幕降临之后,光明中学周边的优秀历史建筑与优秀现代建筑,如工人文化宫、上海历史博物馆、国际饭店等建筑群的外立面,都点缀着精心设计的夜景灯光。去年,光明中学高一(8)班的姚屹麟、盛子涵、王奕涵等同学注意到,这份华灯初上的美丽并没有包含光明中学教学楼,于是,他们撰写了一份“模拟政协提案”。 这份提案让光明中学思政教师赵程斌眼前一亮,在他的指导下,高一(8)班的30多名同学组成了“点亮光明”项目团队,展开课题研究。在耗时数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绘制地图的基础上,同学们撰写出了《关于将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光明中学教学楼纳入人民广场周边景观灯光升级改造工程范围的提案》,还配上了自己设计的“黄浦夜景旅游地图”以及光明中学的夜景灯光效果图。“我们衷心希望,尽早将上海市光明中学教学楼纳入人民广场周边景观灯光升级改造工程范围,使这幢百年建筑成为环人民广场周边景观灯光的最后一块拼图,而不是隐没在茫茫夜色之中,让璀璨的夜景灯光点亮‘光明’。”同学们说。 学生代表全程参与夜间景观灯设计 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同时也是黄浦区政协委员,她将同学们的这份提案带到了区政协。经过完善,这一提案在今年1月的黄浦区政协全会上提交,并被列为区政协2024年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 为了让这份提案落地生根,今年4月,黄浦区绿化市容局下属灯光景观管理所在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点亮光明”景观照明知识分享学习会,共同探讨如何将光明中学这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融入人民广场周边的夜景之中。在各方的努力下,8月9日傍晚,光明中学教学楼的灯光进行了测试,通过“光影剧诗”的形式面向市民游客展现黄浦的海派风情、红色风骨、教育风尚。在9月19日启幕的首届上海国际光影节中,“点亮光明”项目将与黄浦分会场的活动相结合,计划在9月21日晚上正式点亮,并于9月22日向公众正式开放。 一年不到的时间,同学们的梦想成真,这让校长朱晓薇既欣慰又自豪。她感慨说,很可贵的是,参与这个项目的领导、专家、设计者、施工者希望这个项目不仅仅是点亮光明,更是点亮光明学子的梦想,点亮人生的梦想。“学习不只是在教室中,学习的意义一定包括了让梦想照进现实。” 成立青少年社会科学研习基地 同一天,光明中学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携手成立青少年社会科学研习基地,并发布了光明中学青少年社会科学研习基地课程。 光明中学科研室主任杜娟介绍说,研习基地的建立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将搭建全面完整的课程体系,囊括从科研入门到成果孵化的全部阶段,通过科研启蒙、课题解析、专题讲座、成果孵化四个板块,助力学生实现学术成长路径。研习基地的课程也将对外滩学区内的学生开放。 “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向光而立、知明而行’的光明学子,即希望光明学子成为‘拥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追光者,富有人文素养与科学思维的践行者’。”朱晓薇说,“本学期,我们有幸将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携手,开展深度合作。”她表示,学校将借助于文学所提供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与办学内涵,探索智库-高中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全面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