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清朗守护 为你而来’——沪小信进校园第一课”主题活动在长宁区华政附中举行。上海市推出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正式发布。同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依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业委员会,会同中国法院网共同编辑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提示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也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网络保护分论坛上发布。 记者 曹莹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课程库涵盖五大主题 今年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设“网络素养促进”专章,对家长、学校、企业及各相关部门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此,上海市委网信办、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四方协同机制下,联合推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菜单式”课程库。 课程库涵盖《条例》解读、网暴防治、犯罪预防、防沉迷、网络安全等五大主题的各类课程共30个,由来自检察、网信、公安网安、文化执法等部门的一线实务工作者组建强大讲师团阵容,区分各个年龄段学生及家长、老师等不同对象,根据未成年人用网需求研发定制模拟法庭、互动游戏、情景剧演绎、以案释法等多种课程形式,实现“点单”授课、按需施教,让未成年人安全“避坑”,文明“冲浪”,全方位提升网络素养。 7月初上海市委网信办会同多部门开展“清朗守护·为你而来”上海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列主题活动。9月9日活动当日发布了近两个月来各部门通力合作、联合惩治、联合普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成果。 《手册》以漫画形式展示网络不良现象 据了解,《手册》内容涵盖“未成年人篇”“家长篇”“学校篇”三大篇章,在“未成年人篇”中,手册通过真实案例阐述了未成年人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以及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在“家长篇”中,手册为家长提供了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方法,以及如何与孩子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在“学校篇”中,手册针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如何在校园内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策略。 为了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手册》还结合了鲜活案例、小贴士、漫画等形式,例如,手册通过漫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让未成年人直观地认识到网络风险,通俗易懂,即学即用。 据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日益复杂,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手册》将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持续更新内容,确保其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让更多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了解和掌握网络保护知识。 ■问与答 问:什么是网络沉迷? 答:网络沉迷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和习惯地沉浸在网络空间之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络沉迷是过度迷恋上网的一种成瘾行为,也叫网瘾行为综合征。 问: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原因是什么? 答: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未成年人自制力不够强;未成年人缺乏课外趣味活动时间;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缺少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