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因作文在中考中占比很高,历来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关注,甚至有“得作文者得语文”的说法。有鉴于此,中考作文的备考,就成为语文中考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中考作文,进而决胜中考呢?具体来说,至少应达成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三思而行 考生在写作前,要对写作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周到的思考,确保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草草动笔。要能够准确理解写作要求,做到胸有成竹,一挥而就,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发生。 但在写作实际中,有不少学生没有做到这一要求,导致出现离题或偏题的情况。考场作文“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写到一半或差不多要完篇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有深入、全面地领会命题意图、偏离写作要求,或者是写到一半的时候感觉不对或不顺,又想另起炉灶,这时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还会因此慌乱起来。 因此,建议考生在写作前列好简明的提纲,避免“三边工程”(边立意构思,边构思设计,边行文施工)的发生。毕竟,中考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而是要“从一而终”。要切实达成一种构思、一个思路、一个主题写作目标。一旦构思、中心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要一个思维纵贯到底,一气呵成。 如有位考生写2024年上海中考作文《我也是个取水人》,全文紧扣“苏轼,你是在诗词世界恣意畅游的旷世奇才,而我不过一介平凡书生。但因你留下的文学瑰宝,我慢慢读懂了你,以及你笔下的诗词世界。正因为这样,我也是个取水人”这样的立意来展开,获得了一类上的高分。 二、主旨正向 中考作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应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鼓舞人、启迪人、教育人、感动人的正能量和先进思想,与所倡导的、二十四个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契合。 如中考作文《留一点鼓励给自己》的结尾:“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想留一点鼓励给自己,把挫折这颗苦柠檬切片榨汁,以乐观为砂糖,以自信为点缀,以鼓励为杯,一饮而尽。然后,我会继续奔跑在路上,不急不躁,不悲不伤,永不停止。” 这段文字借助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综合、恰当运用,既点明了中心,又深化了主题,充满了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思想与情感,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鼓舞。 三、彰显特长 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应尽可能选取自己擅长的,以便能够扬长避短。 比如,形象思维、人物描写和事情记述方面胜人一筹的考生,可以写作记叙文;长于抒情的同学则可选择抒情散文;善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同学,不妨写作议论文或叙议结合的作文。 当然,不管选择何种文体,都要符合文题要求,不可随心所欲,生搬硬套。如2024年北京卷作文题: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穑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该题就适宜写成记叙为主,辅以抒情、议论的作文。 四、紧密扣题 写作时,要在文中关键位置多次、反复地体现作文的主旨或关键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凸显一个目的:全文都是紧扣文题展开的。养成扣题意识,能为我们的作文加分。 请看满分中考作文《做最好的自己》的结尾:“做最好的自己,在属于自己的生命天空抒写幸福;做最好的自己,在生命的航路上把握属于自己的船舵;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手中的钥匙打开自己的门。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还是选择做现在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作文结尾用排比句抒发了自己对坚守自我的思考和感受,不仅展示了文采,而且紧扣题旨;最后一句点题,言简义丰,卒章显志。 五、先入为主 也称首因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给人的感觉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后面的进程。对写作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全力精写作文的开头和主体部分的段首,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出彩的、难忘的第一印象。 如上海中考优秀作文《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身在书法等级考试的‘战场’,手执毛笔,心却驰骋到了心底埋着的那颗‘种子’上。那颗种子,是一颗极普通的名曰‘凤仙花’的种子,但它却是我心灵中一颗极不平常的种子。记得那天,母亲给了我一颗‘凤仙花’的种子和一盆泥土,那时我正处在人生的低谷阶段——入团,没戏;数学,考砸;就连引以为豪的书法也处在停滞不前的泥淖里。我简直没有信心去做持久的努力了。正好,种种花吧!以此来调节一下自己的生活。于是,我把那颗种子埋入了花盆中,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去看一眼那个花盆。” 以上文字,不仅文笔优美、流畅,更是紧扣文题、虚实结合、构思精妙。这样的作文,自然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可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思考;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还可以新编故事,吸引注意;巧用题记,揭示主旨;化用诗词,彰显文采。 同时,也不能忽视结尾和过渡段。这些都是阅卷时老师会重点关注的地方。结尾可画龙点睛,照应开头,精辟议论,升华中心。 六、凸显亮点 凸显亮点犹如画龙之点睛。一篇作文,至少要有能打动阅卷人的动情点、感悟点、哲理点,给阅卷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惊喜感、会意感,可以是精美的语言,可以是出新的形式,可以是新颖的结构,可以是独到的选材…… 亮点部分最好单独成段,即使是一两句话,也应这样,目的是给阅卷人以显豁、深刻、鲜明的印象。 如作文《没想到,真没想到》的片段:“没想到,口香糖的表面只是浮出一些气泡,便懒洋洋地沉在水底不动了。然而真正没想到的是,‘曼妥思’光鲜的外表早已脱落,只剩下一层满是孔洞的残渣,看来连可乐都懒得吃它!传说毕竟是传说,可怜那几瓶开封的可乐哦!真没想到居然打破了网上的‘神秘传说’,我一下子兴奋起来,收集起身边的实验物品,等待着下一次‘没想到’。” 该文在选材上不落俗套,不少考生所记述的“没想到”,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这位考生却写了她所做的化学实验,堪称心思独到,胜人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