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高考学生要想高考作文获得心心念念的高分,实现的途径不一而足,而以下七大技法,是为主要策略中的关键,举足轻重,写作中应力求达成。 一、整饬之美 即通过整句的恰当运用,打造文章的句式美,借此增添文章的充沛气势,产生摄人心魄、记忆深刻的效果。请看2024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追求认可,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片段: 认可度是多元化的,认可度是个性化的,认可度是有激励性的,认可度是有局限性的。 这位考生通过四个类同的整句,达成了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的目的,既亮明了文章的观点,也让读者对整齐的句式留下美好印象。 二、论点之清 纵观近年的高考作文,大多符合写成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设置3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应做到“眉清目秀”,给读者一目了然的好感,就能够为文章增光添彩。 下面是2024年北京高考高分作文《历久弥新》,文章紧扣中心论点“中华民族的精神历久弥新”设立的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历久弥新。 分论点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历久弥新。 分论点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历久弥新。 以上三个分论点,都是借助贴切的名言警句导引而出,既层次分明,又耐人寻味。 三、组合之当 主要是指在选取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时,简例与详例有机结合,尽可能地做到详略得当。一位考生在2024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以认可之光,映照我心之度》中这样写道: “认可度”是大众共同意识的反映,是价值观的体现。在生活中,一个事物得到高认可度,意味着它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标准。比如一部新上映的电影票房爆火,通常不只是因为其优秀的细节和制作,更是因为它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一项最新的科研成果被众人赞扬,也是因为它在专业领域对人类有一定贡献;一件最新的负面新闻发出,人们纷纷对其进行批评……可见,“认可度”作为一种人们对事物评判的体现,有助于我们区分利弊,做出取舍,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然而,过度依赖“认可度”,真的会让我们一直做出正确的判断吗?在生活中,“认可度”是全然自发形成,还是它直接被塑造出来的?比如网络营销号为了热度,常常发出准确性不足的消息大肆炒作,引起轩然大波,导致群众情绪激动并扩大负面的社会舆论。我们在看到消息、感到震惊后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因为信息差的存在而选择盲从。殊不知一些媒体就是利用了这一从众心理,制造热搜、引导舆论,引导群众的认可。可见对“认可度”的依赖,可能导致个体的盲目跟从和独立思考的缺失。 这位考生在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以三个简洁的事例与一个详例,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条分缕析的阐释说理,富有极强的说服力。 四、积淀之丰 主要是指能够精当地引用所学、积累的古诗文名句和古今中外伟人、先贤、才俊的箴言,以及谚语、俗语等,既能凸显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更能够体现文化品位和文化意蕴,增添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2024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应客观、理性地看待认可度》中的几段就很好地做到了这样的写作追求: 公众认同是一种情感需求。荣格的心理学名作《红书》有云:“外倾情感的人们按大众认可行为标准行事,从而收获大众的赞美得到满足。”一些人发朋友圈会寻找流行的模版和文案,来获取更多的点赞。当然,这不代表着人们遵循认可度只是为了跟上外部环境的脚步,随波逐流,在自我世界里,认可度的地位仍然不容小觑。 自我认可度是内倾情感的能源,反思的刻度尺。千金难买我愿意,我不认可的态度阻止我涉足它。林黛玉有一句批判他人的话,“不自知的东西,也不用镜子瞧瞧自己是什么样子。”可见,自我认可度有思考自我的作用。 此外,自我认可度构成了通达的自洽逻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不是要提倡主观唯心主义,而是来分析它的内涵…… 五、修辞之巧 高考作文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就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将深奥、艰涩的道理阐释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晓畅易懂。请看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勇者的行为》的首段与中间一段: 太阳,撕裂神秘的黑暗,纵身跃上地平线,洒下灼人的万道金光。清晨时分,这不顾一切的分娩,以其极致的绚烂与炽热,成为一切生命的母亲,一切生命的英雄。月亮,悬于浩渺夜空的中央,温柔散发着白昼太阳剩余的光芒,像一朵柔和的灯雾,轻轻地吐露着对太阳万丈金光的歌颂。 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持笔为剑,大声疾呼,敲打国人愚昧而麻木的灵魂,他手持火把,奔跑于路上,“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不论身处何种时代,我们都需要如此的精神领袖,都需要如此在路上奔跑的英雄,引领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这是一种勇者的行为。 上文以比喻开篇,用太阳暗喻英雄,贴切精当;中间这段,以鲁迅的持笔为剑,大声疾呼,为英雄行为助威呐喊的事例,既形象地塑造了奔跑的英雄形象,又生动地写出为英雄鼓掌的形象。这样的写法,值得学习。 六、呼应之妙 首尾呼应,是高考作文的应有之义。请看2024年上海高考高分文《切莫陷入认可度的泥潭》的开头与结尾: 往往会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依靠他人的接纳来决定自我的取向和价值,在意周遭的评论,长此以往,就会陷入认可度的泥潭而迷失自我。…… 因此,我们不应陷入认可度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 这篇文章自然做到了首尾呼应,全文浑然天成。 七、结构之明 高考作文非常讲究行文层次的分明、思路的清晰,这样,就能够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与重点精髓。 下面是全国卷满分高考文《有一种理智叫做舍弃》的几个片段: 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在战争年代,有时放弃一些城池,舍弃一些坛坛罐罐,轻装前进,反而能打胜仗。……(开篇,亮出论点) 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分论点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不安于现实的宣泄。……他的舍弃,成就了一代诗仙——李白。(以李白名言、事例作论据) 舍弃,是幽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分论点二) 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分论点三)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吴越之战。(以勾践复国的事例为论据) 以上各段,都以名言发端,展开说理,层次井然,一气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