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力佳 周日,居住在嘉定新城的00后河南姑娘孙荣臻和往常一样,一大早便冲出家门,赶往位于上海徐汇的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学。作为交大设计学院的非全日制研一新生,孙荣臻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上学的快节奏几乎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虽然自己在“起跑线”上慢了好几拍,但是,起跑后的“加速度”比“起跑线”更重要!回看孙荣臻的成才之路,作为一名随迁子女,她一路从中高职到专升本,再到上海交大研究生,用“逆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我想要登上更大的舞台” 2017年,作为随迁子女的孙荣臻,因为从小对动画片的喜爱,在姐姐的建议下报考了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中高职贯通艺术设计专业。“进入中职后我发现,同学中多是从小就学绘画的,而我还完全是一个‘小白’”。孙荣臻回忆道,“为了尽快弥补这个缺憾,我急起直追,一方面不停地临摹各类动漫图片素材,强化自己绘画的肌肉训练;另一方面发挥自己是小组长的优势,注意汲取同学作品中创作灵感,努力充实自身的艺术底蕴。所以在三年的中职学习中,我的专业成绩持续攀升,终于赶上并达到了年级中的上游水平。” 让孙荣臻真正地认识自我、激发自我的,是一次没能获奖的参赛经历,“当时学校发布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虽然心里完全没有把握,但是渴望多见见世面的我还是报名参赛。正是在备赛期间,我幸运地遇到了人生的伯乐——翟有恒和张君如两位恩师。他俩‘一对一’地,保姆式地教我与陪练,尽管最终我没能获奖,但从中让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更增长了见识,体会到‘天外有天’的道理,也看清了自身专业上的差距。” “学然后知不足。在两位恩师的启迪下,我筑起了专升本的梦想。从此我每到周末就去他俩的鼎升学堂里‘泡着’,精修专业,笃行不怠——因为我想登上更大的舞台。”孙荣臻说道。 “只有拼搏才可能弯道超车” 在中职的三年,孙荣臻一边学习,一边在快餐店打工,自己赚取购买绘画材料的费用以及日常生活开销。这段经历不仅磨炼了坚韧品性,也让她成为管理时间的能手。“我在通勤的公交车、地铁上背英语单词,听艺术史料,经常不小心坐过站点再倒退回来。文化底子薄,我只有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孙荣臻说道。 高职的两年孙荣臻全力准备专升本,为了防止分心,她将手机上所有短视频、游戏软件都删除。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如愿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而这并不是她的终点:就在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考研已经排上了她的日程表。 “为了专心备考,我两年没有打工挣钱了,但我又不忍心再让父母为我承担生活费。所以趁着本科尚未开学的时间,我在网上找到了与我专业相关的零工——为摄影师做助理,帮着打光和布景。”孙荣臻说道,“短短一个月零工,让我对光的运用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弥补了我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短板。” 对于这次考研,孙荣臻坦言,一开始她没有太大底气,报考的是另外一所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关键时刻,还是对她“知根知底”的翟老师,建议她冲一下上海交通大学。“翟老师觉得我有能力可以冲击国内顶尖学府,一开始我是有些受宠若惊的。后来我注意到,上海交通大学本批次招收的是非全日制,如果可以考取的话,我就可以边打工边学习,也可以极大地减轻父母的负担了。所以,我更加不遗余力地拼搏了。”孙荣臻说。 为了圆梦,孙荣臻成为了那个一直在天华学院图书馆门口等着开门的人,在那里度过了无数段孤独而充实的时光,有时候图书馆的信号不好,她还会坐40分钟的公交车,去鼎升学堂里自习,一待就是一整天。说到这里,孙荣臻缓缓地换了一个坐姿,显示出了与她这个年龄不相符的笨拙。原来,因为长期的伏案,才23岁的她已经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 记者手记 为了约到这次采访,记者等待了几乎一个礼拜,因为孙荣臻实在是太忙了。周中,她不仅是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兼职教师,还是鼎升学堂的助教老师;周末,她在交大听完课后还得立刻赶回位于嘉定的学堂为周末班的学生上课。“与其说他们是我的学生,不如说是我的学弟学妹。虽然这样在路上赶来赶去很累,但是在他们身上,我可以看到我当时的影子。我也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不放弃,不气馁,只要拼搏,未来皆有可能!”说到接下去的打算,孙荣臻说,她本科的毕业设计,最近获得了“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上海赛区)”的二等奖。之前的七年,她一直在备考中度过,之后,她希望通过参加更多的比赛,能登上更大舞台,拓展更宽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