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路青年社区工作者在行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街道、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四方”联动,青年守护家园平安。

    青年志愿者扎紧社区防控篱笆。

17年前非典席卷全国的时候,1992年出生的李怡、1991年出生的黄文远和1985年出生的卢中中分别只有11岁、12岁和18岁。

17年后,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的时候,当年的“宝宝们”,成了守护家园的中流砥柱。

日前,记者走近了江浦路街道这批80后、90后青年社区工作者,了解社区抗疫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新时代的青年居委干部要上能玩转IT,下能入社区;安抚得了老人,逗得了小孩;听得懂方言。

她是居民们的“小棉袄”

在江浦路街道又一村居民区有一位90后副书记李怡,虽说年纪轻轻,但她已经在社区里工作了好几年了。相较老一辈的居委干部,李怡在电脑操作和信息化技术这块有着天然的优势。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学校停课,大中小学纷纷上起了网课。前不久,就有一位奶奶时常找上门来,拿着手机咨询李怡如何操作网课系统。原来,这位奶奶是教师出身,儿子媳妇不在家的时候,她担负起了监督孙女在线上课的职责,老人家在网络方面“不太灵”,李怡就成了她的IT助手。

又一村居民区口罩预约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很多人不知道正是李怡在后台操作,才使得线上申请的居民们成功预约到了口罩。

有段时间,外地返沪人员明显增多,社区里一有风吹草动,居民马上会在业主群里通报消息,“有隔壁邻居从外地回来了。”得到线索的李怡和同事们就会立即上门,登记对方的情况。

起初,她不是很适应,因为外地返沪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地域的乡音。她屡屡碰壁,只恨没有一个方言翻译器。渐渐地,听得多了,意思也能听个大概。有一次,有四位中年湖南籍打工者返沪,由于社区采取的是手机在线申报,几个人不会操作。李怡就拿过他们的手机,一边询问一边为他们代填。

“这个阿婆是你们小区的吗?”一天,李怡看到兄弟居委的干部发来的一张照片。照片里一名60多岁的阿婆的确就是自己小区的居民。这位阿婆的儿子是物业维修工,早出晚归。阿婆平时和十几岁的孙子住一起。

和往常一样,阿婆跑到了隔壁小区遛弯,想要穿过对面的弄堂。但对面小区只留下了一个入口,其余出口被封死了,阿婆没有办法横穿小区,又不肯走“回头路”。滞留在“迷宫”长达几个小时后,在面对居委干部的问询时,阿婆用难懂的四川家乡话吐露了“又一村”几个字。隔壁小区居委干部立即发微信给李怡,核实居民身份。

得知情况后,李怡赶紧跑到对面小区想要把阿姨劝回来。但这位耿直的奶奶打算一条路走到底。李怡打电话给老人的儿子,对方在很远的地方修电梯,远水救不了近火。她又找来了老人的孙子。两人合力,终于把老奶奶劝走了。

在李怡看来,新时代的青年居委干部要上能玩转IT,下能入社区;安抚得了老人,逗得了小孩;听得懂方言。

他选择独居守社区关卡

对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阳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文远来说,在疫情时期,守住社区这道关卡是不二使命。

2月2日,是社区登记口罩预约的第一天,现场他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接待了210户居民。下班后,摘下口罩,当晚他就下定决心将妻子、2个多月大的宝宝、爸妈都“赶”出家门,过起了“独居生活”。直到4月上旬才重新接回了家人。

其间,他因为思念宝宝和妻子,开车到丈母娘家和宝宝一起仅待了一个小时就离开了。3月份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他才接回老婆孩子。几天后,他接到区疾控中心的一个电话,称某小区里有一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需要社区帮助护送到疾控中心。

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打电话给妻子,要求她和宝宝搬回自己爸妈家。后来,他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原来,这位所谓的“密切接触者”来自疫情非重点国家,根据当时上海的政策返沪后无需隔离,但在流调时,该居民得知乘坐航班上有同机乘客为确诊病例后,主动打电话给疾控中心,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并隔离14天。

处理完急事后,回到空荡荡的家,黄文远发现,偌大的家里又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疫情期间,半夜三更接到紧急任务是常事。有一次,凌晨三点,他被电话铃声吵醒了,上级指派他和社区民警去接从国外返沪的居民。一个小时后,他和民警准时出现了小区门口。几天后,这位居民在微信上对他说,“感谢你们这些天来的帮助。”虽然是只言片语,黄文远觉得心里暖暖的。

当然,社区里冲突和意外也如影随形。如有进小区不配合测温的居民,在矛盾解决后拨打投诉电话,反诉物业工作人员不测温。为了保险起见,黄文远要求对方当天到居委会重新报到,当了解到对方的随申码和湖北健康码均是绿色后,耐心和居民做了解释,最终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她用微信曝光不文明行为

要不是这次疫情,已经闲置许久的“海上海居委”微信公众号也许不会那么快重新启用。

“到哪里预约购买口罩?”“返沪后如何申报信息?”“居家隔离有何注意事项?”在疫情发生后,各种问题让海上海居委会主任卢中中应接不暇。何不效仿新闻发布会来一个公开的发布机制,她想到了重拾社区微信公众号。

令人意外的是,公众号重启后,粉丝数一下从原来的十几人快速增长到了370个,海上海小区共有664户居民,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关注了小区公众号。这让卢中中觉得自己的决定没有错。

有了宣传的阵地,卢中中觉得,在疫情期间,把控小区舆情环境是当务之急。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公众号做到每日更新,如今疫情防控趋于平稳,更新频率改成了两到三天更新一次。

除了公布最新的疫情防控信息外,公众号还成了曝光台。身兼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图编的她会在小区巡逻时随手拍下高空坠物、逆向行驶等不文明行为,经过画面处理后在公众号上发布。

担当

全年精心开展青年主题活动220余场

亮点一:江浦路街道立足杨浦滨江区域,聚焦青年多元化需求,深入推进“江浦汇”党建群建品牌建设,重点依托“江浦汇·宝地”青年中心,聚焦午间一小时、晚间一小时、周末大半天三大时段,全年精心开展青年主题活动220余场。

亮点二:江浦路街道贯彻新时代青年工作“往社区走”的目 标,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要求,重点聚焦住宅小区物业治理难题,积极发挥青年先锋在小区业委会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居民区“三驾马车”联合接待机制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