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意见

2025年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健康元素将作为上海各项规划的重要内容。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本报讯 昨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卫健委、市住建委、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出席解读《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称,“实施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健全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的爱国卫生群防群控机制,不断提升爱国卫生科学管理水平,至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36%,成人吸烟率降至19%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市民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85%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C级以上。

“如今,健康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爱国卫生运动已经从单纯的环境卫生治理,向整个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来转变。”除此之外,她还提到了城市“软环境”的建立。

在“实施意见”中,上海着力实现创建管理社会化。一是巩固深化卫生创建成果。完善退出机制,实行卫生城镇动态管理,开展卫生街道、卫生村居、卫生单位建设,落实卫生管理制度。鼓励村居委开展“卫生小区”“卫生楼组”等建设。二是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实施“建设全球健康城市专项行动”,开展健康城区、街镇、社区(村)创建,打造卫生区镇升级版。推进健康城区、健康街镇全覆盖,夯实健康城市建设基础。三是加快健康园区建设。将健康融入科创、生产、服务等各类园区建设与管理,提升园区健康生态,培育一批示范健康园区、健康街区、健康商圈。四是深化健康单位建设。完善健康单位建设标准,深化健康单位建设,形成健康的职场文化。加强功能社区健康管理与服务。五是加强健康家庭建设。完善健康家庭建设规范,推广使用家庭健康工具,推动形成崇尚健康和追求健康的家庭新风。

在未来,健康元素将作为城市各项规划的重要内容,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安全、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成立市、区两级专家委员会,对重大民生政策、规划项目和建设工程开展健康影响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健康支持性环境也是“实施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将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建设,完善“一江一河”岸线健康设施,推进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完善场所设施建设,提升健康资源可及性和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