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剪纸艺术从“非遗”中破圈突围

青年剪纸艺术家制造海派好礼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李诗忆通过创作具有海派文化特质的非遗手艺,吸引年轻消费群。受访者供图

一名90后的上海姑娘,顶着“非遗二代”和“创二代”的标签,将父亲的海派剪纸创新跨界,在田子坊玩出了活色生香,也玩出了新时代上海小囡的“忆想天开”。她就是李诗忆,毕业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博物馆、画廊与当代文化研究专业硕士,90后非遗海派剪纸青年传承人,“守白艺术”CEO,“忆想天开”创始人。李诗忆封控在家81天,做了70多天的志愿者。这段经历,后来也触发了新的创作灵感,出炉《守“沪”者》系列合集6幅作品。

青年报记者 冷梅

“创二代”不走寻常路

李诗忆曾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从爷爷和父亲那里传承了海派剪纸传统技艺的她,正在努力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其父李守白是沪上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

李诗忆说,作为“创二代”,其实比父辈难多了。要摆脱父辈的光环,成为你自己,需要付出比其他年轻人多出10倍的努力,这样你才不会被人叫成“李守白的女儿”。回国创业伊始,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跳脱父亲的标签,成为真正优秀的“李诗忆”。她真正独立操刀,直抒胸臆的“上海客厅”,始于2019年8月。在外人看来,这是李诗忆羽翼丰满,正式单飞的标志。

“精致生活,也是上海当代年轻人的追求。就像当年上海人,买不起衬衫,就会做一个‘假领子’,笔笔挺挺地出门。我们的定位是好看、独特,也有艺术感。我们抛弃那些动辄上万的产品定位,制作更多两三百块钱,年轻人够得着的上海情怀、上海腔调的伴手礼,我希望把记忆的温度留在这些上海好礼中。这就好比给你一把钥匙去轻松打开海派文化的大门。”

深耕海派剪纸,深受父亲李守白的影响。但是对她来说,年轻人更倾向于兼顾当代美学,尝试潮流眼光的创新。让中国传统非遗,特别是具有海派文化特质的非遗手艺能够破圈突围,走入年轻人这个消费群是她的心愿。于是,尝试联名跨界,游走于不同载体之间,其目的就是融合创新,让传统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同时也将理念落地成产品,制作出更有文化属性和海派标签的实体产品。

引入元宇宙重振田子坊

李诗忆希望艺术能落地生活,重现海派魅力的同时,又能设计出更接地气的作品。近来,在黄浦区旧改的里弄里,她尝试了剪纸元素的涂鸦作品,在建筑外立面进行创作,重现上海人儿时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能美观建筑。在她看来,这种跨界尝试能让艺术走入寻常百姓间,也把海派文化更直观地带入大众视野。

李诗忆的工作室也包括海派手工技艺传习所,就位于田子坊的核心地块。这里曾经是上海文旅的一块儿“金字招牌”,然而经历疫情之后,人流锐减,整个街区的活力大受影响。“现在,的确非常的难!但是咬咬牙,过一段苦日子,还是要往前看的。”

作为黄浦区政协委员,李诗忆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提出不少“重振田子坊”的相关提案。与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商议,通过引入“元宇宙”的消费场景,将田子坊实现线下与线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融通结合,即便“足不出沪”,也能让小店店主与消费者多维度互动,从而线上线下联动刺激消费回暖。

海派好礼更多元更国潮

为了对海派好礼进行品牌升级,团队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参与(上海)首届国潮文创设计大赛。团队将会以“新场景”“新体验”为关键词,进行大胆创新。“目前,我们比较成熟的产品,如拥有非遗剪纸元素的精油皂、防疫三件套,还有和一些上海老字号联名的创新产品家纺四件套等。我们会依然坚守‘创新’这条道路,开发一些和当代年轻人紧密相关的非遗周边。”

从2018年创立“忆想天开”至今,李诗忆算是上海90后创业者中最早关注“国潮”概念的一批人。作为走在前面的“探路者”,这两年,李诗忆非但没有攥着资源优势,“抱着老本”躺赢,反而开始更多思考非遗创新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我们发现,国潮对年轻的创业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忆想天开,所坚持的也是类似方向,国潮酝酿的土壤是包容的,更是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