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4年“连升”

超八成市民知道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就诊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受访者供图

昨天,本市发布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暨“群防群控中的健康促进能力建设”项目成果。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创历史新高,并且实现14年“连升”,提前达到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目标。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中青年人群素养水平增幅最大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上海市连续14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含3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介绍,此次素养监测结果呈现几个特点:

与2020年相比,不同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稳步提升,其中35-44岁年龄段人群增幅最大,从35.77%增长到44.36%,提升了8.5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都稳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37.43%提升到39.22%,提升了1.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从30.04%提升到31.27%,提升了1.2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增幅高于农村居民。

过半居民知晓咳嗽不能用手捂口鼻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居民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健康素养进一步改善,2021年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36.98%,较上年增长3.75个百分点,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健康问题中增长幅度最大。监测结果显示,51.02%的居民掌握了处理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2.8%;其中知道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直接捂住口鼻是错误的居民达到56.14%,较上年增加2.81%。80.77%的居民知晓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较上年增加1.59%;知道出现发热症状后不能观察观察再说的居民较上年增加0.46%。

与此同时,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进一步养成。2021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达到39.73%,较上一年度提升1.24个百分点,尤其是健康饮食和慢病管理等行为改善明显。57.91%的居民知道吃大豆制品的好处,较上年增加3.55%。83.18%的居民知道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较上年增长0.69%。64.71%的居民能够正确掌握吸烟危害的知识,较上年增长0.17%。

健康科普成为防疫“三驾马车”之一

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14年“连升”,尤其是市民传染病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固化,夯实了疫情防控“大防线”,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市民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婴儿死亡率2.30‰、孕产妇死亡率1.60/10万,持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医疗救治一起成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以“五全手势”与“六度出击”,打造战“疫”硬核科普,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下一步,本市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本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的“群防群控中的健康促进能力建设”项目,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以“三大机制”提升健康科普影响力、以“中央厨房”强化健康科普传播力,以“孵化基地”开拓科普人才原动力、以“重点聚焦”展现健康教育创造力,从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健康科普与健康促进“上海模式”,持续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