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共青团过去五年成就回顾系列报道·大局贡献度

搭建实现新作为大平台 提升服务大局贡献度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主动服务大局是青年实现新作为的大平台。共青团只有与党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自觉融入人民的奋斗实践,才能彰显组织价值。近年来,上海共青团聚焦“国之大者”,组织和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广泛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推动“挑战杯”“少年科学院”等科技实践,开展“创青春”“青年创业英才开发计划”等活动,服务大局贡献度不断提升。■04-05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搭建建言献策的大平台

2021年,《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本轮规划的编制中尤其重视青年参与。除了开展第四期“上海青年汇智营”招募,还面向青少年广泛开展“上海青年新期待”等调研活动,通过56场规划座谈会、公众咨询会、“青春上海”网络建议征集等举措征集公众意见,切实做到“青年规划青年编”。

在“十四五”规划制定期间,上海共青团凝聚民间“青年智库”、搭建“青年协商民主平台”,吸引了近百名青年参与。唐乐琼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市政府刚开始施行“一网通办”政策,“随申办”App还未在青年人中普及。她所在的汇智团小组调研了几百位来沪6个月以上的新上海青年,希望就“如何提高公共服务信息获取便捷度”的问题建言献策。

“最让我们欣喜和有成就感的是,看到自己的调研成果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汇智团成员唐乐琼说,如今,建言献策成了青年的“新社交模式”,越来越多愿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青年人被惠及和照亮。

做好青年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青年汇智团”是上海共青团的品牌项目,旨在发现、凝聚一批关心青年事务、乐于议事惠民的民间“青年智库”,是一个倾听、汇集广大青年心声、诉求和想法,为青年工作建言献策,参与实施规划编制、活动宣传的青年平台。

“这是我第一次为上海的青少年发展提建议。这份报告只是一个雏形,我打算参加‘模拟政协提案’征集,进一步丰富我的建议和调研成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大二学生张诺宇是汇智团的成员之一,从加入汇智团开始,他和同组的伙伴们一起走访了多家科创基地,探索青少年家门口、单位旁的创新实验室的创设可能,“我们小组组员中既有中小学生,也有像我一样的大学生,还有职场青年,大家视角非常多样。在这个集体里,思维经常碰撞出火花,也让我更关注上海的发展。”

聚焦青年的“急难愁盼”

新冠疫情暴发后,团市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组织团员青年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在物资供应、社区预防、核酸检测保障等方面,处处闪耀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去年疫情期间,上海市青联委员化身“配药侠”,接力串起“送药链”,将急需药品送至患者手上,获得了广泛好评。在“最远的一单”里,有一名断药的特殊用药患者发来需求,家住浦东的一位青联委员志愿者得知后独自驱车找药,找到药后又跨越大半个上海前往送药,来回路程超过200公里。在“最急的一单”里,有位患者要做骨髓移植,但必须要用的一种消毒湿巾缺货,接到求助信息后,一位青联委员志愿者找了各种渠道采购到一箱,终于赶在手术前送到医院。

青年人服务“一老”,也帮助“一小”。为切实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2023年1月18日至2月14日寒假期间,团市委举办了上海共青团关心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爱心云托班”。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战“疫”一线,要一个月后才能回家,家里的孩子成了他们最大的牵挂。”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学联为上海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开展“爱心云托班”托管服务,让家长觉得“及时又暖心”。

点燃青年无限的创造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五年来,团市委以团组织“舟船之力”,启青年科技人才“扬帆远航”。

在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现场,一百多个项目团队在上海电力大学体育馆“搭台唱戏”,创意设置展板展台,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上海青年大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郭磊和他的团队来自同济大学,他们关注的话题是如何让以党史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向海外。“专家们的提问真的很犀利,不仅点出了我们项目的痛点,而且关注到了很多细节。”郭磊同学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赞不绝口,他表示将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融入专家们的创意构思。

“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于1989年发起,目前已发展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个比赛项目。参赛者亲切地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称为“大挑”,将创业计划竞赛称为“小挑”。

在最近的两届比赛中,上海高校均取得历史最佳成绩。在第十七届“大挑”中,上海24所高校的78支队伍晋级国赛,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捧回全国“优胜杯”。在第十三届“小挑”中,全市35所学校的79个创业项目角逐国赛,获金奖11项、银奖18项、铜奖50项,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学校捧回全国“优胜杯”。

面向中小学生,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联合开展了“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共评选与培养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234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616名,“全国十佳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12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6名。

塑造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

青年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造活力、最富进取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团市委致力于塑造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近日,“临港杯”第九届“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凭借在“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的“4K荧光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项目产品,企业收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团队也已发展至100多人。

“我切身感受到了上海对科技的重视,期待越来越多科创人才在上海相聚。”青年企业家汪彦刚表示,通过团市委搭建的“创青春”平台,身为一家南京企业,有机会在上海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里与来自各地的企业交流,并且得到了很多上海专家的认可,初赛在生物医药赛道获奖后就得到了政府扶持。“我们是典型的硬科技企业,前期需要反复打磨核心技术,直到能真正解决临床痛点。”

上海团市委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围绕共青团主责主业,聚焦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培养、凝聚、推荐和使用四个关键环节,将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工作纳入“海聚英才”青年专项行动中,明确以实施“创新创业青年人才伙伴行动”为抓手,举办“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新创业分享季等项目,广泛凝聚双创青年。

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在上海浦东新区连民村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作为浦东的本地企业,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郑金龙紧随乡村振兴的步伐,在上海连民村引进南疆的沙漠玫瑰,让这个村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近几年,团市委大力支持青年设计人才为农村设计美好蓝图,鼓励青年在农村创新创业。在为青年搭建平台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为田间带来更多青年,也让乡村有了新的活力。乡创50项目是从2021年至2025年,团市委、市农业农村委还将每年培育50名上海市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其中优选20名上海市乡村振兴杰出青年创客。五年时间共形成含纳250人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库和100名乡村振兴杰出青年创客。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顾小小,是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的一名农机研发人员。她是乡村振兴中的年轻人,还是一名女青年,而她正不断探索着“智慧”种地。“我对农业有很深的情感。”顾小小说,她的祖辈、父辈都是农民,希望自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样,通过努力让农业效率更高。事实证明,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提高粮食产量夯实了基础。而她也期待着更多年轻人甚至是00后加入到乡村振兴的旅程之中。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上海年轻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跟上海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数读

“近年来,上海共青团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新规律。如今,越来越多愿与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青年人被惠及和照亮。与此同时,上海共青团也在不断塑造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广泛凝聚双创青年,点燃青年无限的创造力。”

5250

近五年来,上海青年汇智团汇智营共开展汇智讲堂、汇智探讨、汇智协商、社会参与等活动141场,覆盖青少年5250人次,完成38篇约14万余字调研报告。

1.9万

1.9万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爱心云托班”托管服务,为战“疫”一线人员子女、方舱内的中小学生提供线上辅导和陪伴服务。

12000

“创青春”大赛至今已举办了九届,累计吸引12000多个青年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100%

团市委开展“乡村振兴 青年创业”专项服务活动,覆盖全市16个区,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