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市委:建议进一步促进苏河旅游水岸联动

开展苏州河全流域旅游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目前,苏州河流域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首选之一。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苏州河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潜力和优势。

上海两会进入倒计时,在今年的上海两会期间,民革市委将提交一份《关于开展苏州河全流域旅游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建议进一步促进苏河旅游水岸联动,打造新的“核爆点”。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问题

文旅项目还有最后十公里的“攻坚战”

2021年,随着市区段42公里岸线全线贯通,苏州河已经成为都市旅游资源新景观。自2022年9月开通水上旅游产品后,沿岸各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高品质节庆赛事活动。

苏州河的上海市区段已经开发利用得相当充分,那么能否将苏州市流域的苏州河串珠成链,形成全流域旅游项目呢?从江苏和苏州现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来看,应该是可行的,趋势也是一致的,而且认知几乎共通。吴淞江之于苏州,如同苏州河之于上海,都将其作为母亲河,具有同样的河流文明渊源和同样的历史文化记忆。当前,苏州市也在筹划如何用好吴淞江的历史符号和文化元素,结合吴淞江整治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正在与上海“苏州河百里景观带”相呼应。

据民革市委调研了解,从苏州河上海流域情况看,实现全线贯通的工作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一是对苏州河关注度市区热,郊区冷。苏州河水上旅游的16个游船码头,全部集中在42公里长的市区段,而闵行、嘉定、青浦等郊区段几乎没有一处游船码头和相应的景观设施的建设项目立项。

二是苏河沿岸亲民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据观察,市民在苏州河岸边散步、跑步或者骑行,一路上,可供歇脚、补水、简餐的驿站、售卖点分布不均衡,有的区域比较集中,有的区域过于分散。岸边台阶、桥梁阶梯旁的坡道过于陡直狭窄,残疾人、老年人的车子几乎无法通行;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语音、盲文、手势之类的辅助设施比较稀缺。

三是苏河水上旅游与岸上文化创意活动互动效应较弱。苏河两岸沿线有如此众多的园区、商场、公共绿地、校区等公共空间,适合开展互动的点和内容相当丰富,但是还没有完全串珠成链,有的地区岸上资源丰富,工业遗存项目、红色资源保留较多,但与水上游览的互补互动效应较为薄弱,无法生动演绎苏河文旅历史、人文情节故事,形成旅游新景观。

民革市委认为,推动苏州河全域旅游,是实现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的“核爆点”。这是因为,上海、江苏两地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营销和宣传、旅游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八个方面可以有所作为。民革市委认为,苏州河的全域旅游,宜从近期与长期两个层面予以安排。其中,近期目标包括重点规划最后十余公里苏州河的岸线贯通。强化最后十余公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

建议

进一步促进水岸联动,打造新的“核爆点”

民革市委建议,进一步促进苏河旅游水岸联动,打造新的“核爆点”。而远期目标包括将江苏苏州吴淞江和上海苏州河两地名称统一命名为苏州河。

围绕近期与远期目标,民革市委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建议。包括:上下游全域互游互玩。2024年上半年,沪苏两地协商后,尽快在苏州河全域旅游项目上串珠成链式地统一行动,形成上下游联动,水上岸上互动,特色景观绵延不绝,文旅活动连续不断,从苏州畅游到上海,延续放大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标杆性项目优势。民革市委还建议,以上海地铁11号线和苏州11号线开通连线为契机,在快旅慢游中深入挖掘苏河文化旅游新的“核爆点”。抓住苏河沿岸大力开发的商务会展创新区建设机遇。

民革市委建议,开发利用好苏州河上游沿线的老工业厂区,通过各开发区的整体推动,实现产业更新迭代。借助上游河流整治,结合水利设施建设,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打造沿岸生态环境,运用高新技术根治苏州河全流域黑臭现象,以优美的生态环境,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做足科创、人文、景观、文旅为一体的产业载体。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并充分挖掘苏州河上游以及柳胥属地历史文化遗迹,沪苏联合设立苏州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瓜泾口附近设立“苏州河(吴淞江)历史文化纪念馆”等,在推进文旅服务新场景应用上承载苏州河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最后,民革市委建议要拓展数字化技术运用优势。沪苏两地文旅部门协同创新,将苏州河全域旅游作为元宇宙场景纵深开发,将商业运营、文旅出游、数字城市等场景需求综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苏河全域旅游品牌的时代性。“沪苏两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可以围绕AI+制造、交通枢纽、商圈、文化旅游、政务、园区、金融等领域,建设综合性AI应用场景,这样AI+苏州河的文旅场景将为长三角内河旅游的数字化提供新的可复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