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时代的回眸是生生不息的花季

青年报评论员 张逸麟

青年报评论员 张逸麟

30集一晃而过,观众意犹未尽,《繁花》却迎来了收官。30年一晃而过,一代人的岁月回眸迎来了收官,但上海意犹未尽。

早年间以上海为背景并引起现象级热潮的电视剧当属发哥的《上海滩》,播出时正是《繁花》里的主人公生龙活虎的年代。参演《繁花》的范志毅说,多少年了,没有这样一部讲述上海的电视剧。《繁花》演员阵容中云集了许多上海本地文化符号般的人士,他们的演出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因为这是一、两代人集体的城市记忆。所以范志毅回看拍摄的镜头,自己把自己感动得流泪。不止是上海观众,《繁花》也获得了其他省市观众的海量好评,尽管听不太懂上海话,很多观众也宁愿看原汁原味的“沪语+字幕”版本,这也是一、两代中国人的时代记忆。

以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很多,可许多作品诸如《上海滩》《情深深雨濛濛》《长恨歌》都是聚焦于旧时代,很难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那个时代的上海,既有富人洋人的灯红酒绿,也有贫民窟中无数像“三毛”这样穷苦百姓的无助与悲惨。既有反动政府盘剥百姓的无耻行径,也有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轰轰烈烈。那时的上海有历史、有文化,但谈不上什么城市精神,那个时代的上海,不值得回味、留恋。上海真正的城市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上海人通过勤奋与坚毅,将散落的文化底蕴拾起,并赋予时代的力量凝聚而成。正如香港人最推崇的TVB剧还是刘青云、郑少秋的《大时代》,那是香港最具活力的时代。而《繁花》仿佛上海这座城市的《大时代》,是城市精神迸发出巨大能量的一个缩影。

金宇澄的原著《繁花》,通过几位平凡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生活和情感的交织,展现出命运的“沉默”与难测,并构筑了一幅丰富多彩的上海生活画卷。而经过王家卫导演的演绎,电视剧《繁花》更像是一幅时代群像,对角色们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奋斗经历和生活态度重点着墨,谱写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大潮的交响曲,也艺术化地诠释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让许多观众,尤其是上海人在时代群像中依稀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经历过、奋斗过,或成功或失败,都是这个时代中值得回味的一段记忆,是这座城市的繁花中一片独特的花瓣。

花开花落,生生不息,总有下一个花季。还是范志毅的一段采访,他希望上海的年轻人能够从剧中体会到父辈、前辈为上海这座城市作出的贡献。剧中的“繁花”落幕,但现实中的“繁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