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母亲和女儿的亲密源于天然血缘,而父亲需要后天积累、互动,才能和女儿产生更多感情,那在金文斌家里,一件件他亲手设计、缝制的汉服,便是他和女儿最真挚的交流。
从2012年女儿出生至今,金文斌亲手为女儿设计、缝制了百余套汉服,女儿穿上后,全家出游、摄影、赋诗。他穷诗作、绘画、手工之技,和女儿一起学习,一同成长。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试汉服
“我有女儿了,我可以为她做什么呢?”
“我希望女儿穿上汉服后,也能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麻袋缝,针脚十分粗,但看到女儿穿上后,就是可爱的汉服娃娃。”
走进金文斌的家,这名基层公务员的家里不仅有各类书籍,打开衣柜,各种布料层层垒叠,门背后挂着马面裙,一台小型缝纫机置于阳台一角,桌上有他手绘的设计图和衣服尺寸图。房间里时常响起缝纫机的“哒哒”声,女儿金子韫知道,她又将拥有一套独一无二的汉服了。
金文斌十分开朗、健谈,包里常年放着《唐诗三百首》,事实上他有多本《唐诗三百首》,放裤兜的手掌本、包里的随身本、案头的简装本,柜子里各种古旧版。从十岁起便诵读习作,他喜欢古诗的韵味,也在平仄交错、韵脚替换中构建人生。绘画则是金文斌另一个爱好,每个人都有涂涂画画的权利,而他喜欢用画笔创造自己的世界。
2012年,女儿的出生让金文斌心花怒放,“我有女儿了,我可以为她做什么呢?”他恨不得与女儿分享整个世界。女孩子,需要穿好看的衣服。而金文斌从2000年起就接触汉服,“我希望女儿穿上汉服后,也能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金文斌在设计汉服的同时,更考虑要适合女儿穿着,也融入了他期待中女儿的可爱模样。他拿出女儿满一周岁时做的第一套汉服,由交领短衫搭配褶裥襕裙,衣体和裙襕是传统的印花棉布,衣领和裙体则是深红麻布。当年他还没有缝纫机,均是手缝,“这是麻袋缝,针脚十分粗,但看到女儿穿上后,就是可爱的汉服娃娃。”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早就定了出游古镇,金文斌便为女儿制作了上衣下裳的汉制,为保暖外加对襟广袖披风。这套汉服上衣是金色寿字花草纹织锦缎的窄袖直交领衫,领边缘和袖缘以朱红棉布掐牙,红棉布做宽系带。下裙则是暗金色方格宋锦一片式系裙。整套穿搭,金文斌选用多层金色为主,辅以黄色,以红色点睛。当新衣裁成,女儿穿上后在镜前转身舞袖,是金文斌最欣慰的时刻。
■“洛神赋”
“当她穿上这套汉服的时候,她已经会背《洛神赋》了,虽然她可能不全都理解,但我会努力跟她讲解。这是审美的学习,也是中国文化的学习。”
“20多年前我刚接触汉服的时候,制作十分严谨,会参考马王堆考古发掘的形制来设计。如今汉服加入了很多新兴元素,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和市面上的汉服相比,金文斌设计制作的汉服没有明显的朝代特征,甚至会被反问:“你做的是不是汉服?”对此,金文斌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对多数人而言,汉服是大概念,下分各个形制,但各个形制并不是泾渭分明,中国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
金文斌设计缝制的汉服有朝代特点,比如制作唐制汉服会看唐朝古画,宋制的会看相关文学作品,他也时常观看各种时装发布会,看前卫设计师的设计、配色、用料理念。
汉服讲究形制、材质、颜色,都会影响最后的穿着效果。说起2022年给女儿设计的“洛神赋”汉服,金文斌参考了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由于古画年代久远,布料的材质和颜色难以分辨,穿着效果表现在绘画给人第一眼的视觉印象,所以金文斌在网上找合适的布料时,偏重符合这样视觉效果的,“比如飘逸的、能轻轻扬起的布料”。
这套“洛神赋”汉服由腰裙、广袖、杂裾等组成,领袖镶有织锦缎,下摆有三角形设计,根据女儿的身高体重,设计八个三角形,产生错落的效果。面料方面用了一些雪纺,更多用了有垂坠感的化纤材料,而不是和古人一样完全用棉麻材质。
每天下班回家后,金文斌都会花2个多小时缝制,连续一周才完成。“当她穿上这套汉服的时候,她已经会背《洛神赋》了,虽然她可能不全都理解,但我会努力跟她讲解。这是审美的学习,也是中国文化的学习。”
如今汉服的现代特色也越发明显,这也是发展的过程。“比如20多年前我刚接触汉服的时候,制作十分严谨,会参考马王堆考古发掘的形制来设计。如今汉服加入了很多新兴元素,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金老师”
“在我的课里,还会提到为什么学古诗?因为喜欢汉服,就要具备文化底蕴。为什么学数学?因为在设计、打板时需要进行计算。为什么学英语?我们需要将汉服带到世界各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青少年通过汉服来了解传统文化是很好的现象,当然汉服的发展并不闭塞,传承中还需要发展,这也需要青少年的力量。”
金文斌伴随着女儿金子韫一步步成长,她还学起了琵琶弹奏,参加学校的赛诗会。“女儿目前进入初中,从现在起,每个月我给她出题,让她学写一首古体诗,我也更严谨地学习平仄,和女儿一同成长。”
设计、缝制汉服十多年,金文斌沉淀下不少汉服知识,制作汉服的技巧,这两年,他又解锁了“金老师”的新身份,他走进中小学,开设汉服小课堂,进行汉服的普及教育。
“在我的课里,还会提到为什么学古诗?因为喜欢汉服,就要具备文化底蕴。为什么学数学?因为在设计、打板时需要进行计算。为什么学英语?我们需要将汉服带到世界各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金文斌说。
幸好对青少年而言,如今汉服是热搜词汇,也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青少年通过汉服来了解传统文化是很好的现象,当然汉服的发展并不闭塞,传承中还需要发展,这也需要青少年的力量。”
当然,金文斌设计、缝制汉服的脚步也不会停下,他给自己定了小目标,无论是为女儿的单人汉服还是亲子装,每个月都制作出一套汉服,这是一位父亲陪伴女儿无声的爱,也是父女一起体悟中国文化之美的见证。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