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李敏最近策划了一次特别的美术展览:《“女、也、她”的艺术世界》,这个展览的特别之处,大概可以用“小”“细”“微”等字来形容。展览场地不大,约莫在一百多平方米,总共二十来组作品。参展者之一、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崔莉萍告诉记者,李敏对作品和作者的选择特别严格,挑选的标准,不但要大学女教授,还要坚持创作的。
杨颖/文
欣赏什么是“细致入微”
走进位于上海工艺美术创意园区的联合国际美术馆艺术中心,走过不大的序厅,一个方方正正的展厅一览无余地出现在面前,12位女艺术家的作品好像一眼可以看完。但也就是这么一个微型展厅,让观众一旦走入,便也没了赶时间的焦虑,能安安心心地一件件作品细细品味。
上海观众看展,对于艺术家的性别不会太过注意,此次12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同台展出,给了观众非常不同的感受,其中,很多作品创作手法中表现的水磨工夫让人自然地折服于她们的耐心、细心。
展览邀请了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艺术家刘蟾女士;美国、德国艺术家狄安娜·罗、维丽娜·弗里德;清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原博、王燕、胡立华以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一梅、马琳、郭新、李敏、林苑、崔莉萍等12名国内外女性艺术家。
序厅中正对大门的是杰出画家刘蟾的一组牡丹图。作为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女儿,刘蟾继承了父亲的技艺又不同于父亲的笔法,以没骨画技法画出的牡丹,笔触简练而传神,红色的牡丹有几分写意,而墨色的叶干传神逼真,构图丰满,意境婉约。
展厅中央有几个展柜,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艺术家狄安娜·罗的作品:一尊三四十厘米高的女性胸像,胸像前站立着一铁片的鸽子,题为《那在灵魂中栖息的羽毛之物》。乍一看,以为是一尊普通的雕塑,走近看了说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尊纸雕塑。艺术家以女性的柔韧和耐心,以纸张堆叠塑形而成,雕像的头发还看得出纸条的形状。虽然是纸雕作品,但其容貌的犀利程度丝毫不亚于泥塑、木雕,雕像的眼睛深邃传神,仿佛能够看透人心。
李敏的作品起名《龙脉山象》,尺幅不大,但视觉效果却很是震撼。赭石底色,有浓淡深浅变化,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粗看,画面上山峦起伏,龙腾虎跃;近看,你会惊讶于艺术家超乎异常的细心和耐心,满版是细如发丝的线条,构架出雄伟壮阔的山川,疏密有致的山势,恰如游龙卧虎。这件作品,集壮阔与细致于一身,是很难得的艺术佳作。
李敏告诉记者,这是她新剪纸作品的构想稿。由于结构很复杂,她每天只能完成一部分,创作这幅作品耗费了她很长的时间。
体会怎样的“细腻如斯”
女性的细腻在展览中不仅以精雕细作的艺术手法表达,在创作内容上,这些女教授也有与男性作者不一样的视角,在她们的眼中,生活的色彩远比男性眼中看到的来得丰富,而生活中可以玩味和体验的也更加多元。
湖北美院副教授胡立华长期钻研工笔画,本次展览,她以《游鱼》和《化蝶》两幅作品参展。说是工笔画,但胡教授这两幅画更有油画的神韵。她采用了中国画很少用的满版浓绿的底色,翠意逼人。浓绿的涟漪,金色的莲花,一只蝴蝶,几尾游鱼,有几分翠玉镶金的味道,自然景观,却被画得富贵逼人。
同样浓墨重彩的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王燕,她的作品《岁月静好之一、之二》采用的是岩彩画手法,矿物颜料色泽内敛,有几分做旧的感觉,就像人们的日常,不鲜艳,却实在。画面上的少女或读书,或小眠,画家不忘在背景中添上一盘水果或一瓶花卉,桌上的茶具表明了少女安静的性格。李敏说,王燕笔下,经常会有她女儿的生活场景,拳拳之心,母女情深,都在这方寸之间。
崔莉萍参展的是一组四幅花鸟画,题为《春事四韵》。虽然是春季一个季节,在画家笔下却呈现出了时间流。初春的梅花,仲春的牡丹,孟春的紫藤,春末夏初的桃花,慢慢踱步,春季的自然景象就像一部电影或一幅长卷般展开,春天从早春的凛冽慢慢过渡到晚春的热烈。表达的细腻,需要观众细细品味才能悟出。
与男性艺术家相比,女性艺术家的情感更含蓄,表达也更细腻。她们可以聚墨彩为语言,可以营造温馨而颇具小情小调的意境,也可以通过对自然事物的客观描绘表现春光无限的美好。
“她”的艺术世界走向何处
《“女、也、她”的艺术世界》,将“她”字拆解,强调了女性作为此次艺术展览的主体,这种拆字表达方式并不罕见。
策展人李敏对记者说:中国文字中原本并没有“她”这个字,无论男女都用“他”。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先生翻译西方文学,从英语的“He”和“She”中受到启发,尝试用“女”字旁代替单人旁,创造了“她”这个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女性社会主体地位的肯定与强调。这个字的出现,很快受到了主流文化的赞许和认同,鲁迅先生等很多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纷纷在创作中使用这个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她”的出现,使得女性第一次有了独立的表达方式。
李敏说,在艺术创作中,女性艺术家是有独特的地位的。比如,女性艺术家观察细心,情感细腻,表达方式通常含蓄。她们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男性艺术家相比有着很鲜明的特征。本次展览用拆字的方式,是因为通过对“她”的拆解,可以强化女性艺术家的性别特点。
本次展览的联合主办单位是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协会秘书长韦俊也说,目前,以女性为主体和号召的展览并不多。事实上,高校的这些女教授艺术造诣很深,表达入木三分,形成了很鲜明的女性艺术作品特色。《“女、也、她”的艺术世界》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协会将继续支持这一展览,一届一届地办下去,打造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女、也、她”的艺术展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