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下着小雨,1997年出生的俞瀚博就早早赶到上海市群艺馆,来等曙光医院石氏伤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詹红生教授来上课。4秒“售罄”,上月末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网上抢课的时候,石氏伤科这门课是最快秒杀的课程之一。所以俞瀚博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汇集了全市250点位、680课程,招收学员1.6万名的2024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昨晚开学。这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市民艺术夜校。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中医文化课成了大热门
詹红生早早来到上海市群艺馆,和记者一起吃了盒饭。平时挂詹教授的号很难,基本上一号难求。而詹教授从以往的门诊经历来看,很多病人的问题其实自己就可以解决,不用到医院里排长队看病。而且病人很多困惑也是一样的,他有时一天要重复几十遍地向病人解释同一个问题。所以他觉得中医必须要进行科普。
詹红生之前去老年大学上课比较多。所以这次当他来到市民艺术学校的课堂,看到满眼都是俞瀚博这样20多岁的青年人,他还是有一点吃惊。“这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有关,一些青年开始认识到中医的价值。”
除了青年人爱上中医养生之外,外籍人士热衷中华文化也是今年夜校的一大看点。去年,市民夜校开出中式点心班,首次试水外籍人士课程,今年春季班推出茶艺、爵士音乐、古琴、书法、沪语等9门外籍人士参与班。任课教师大多有双语教学的能力,课上还有志愿者辅助翻译,以便外籍学生无障碍融入课堂。
在古琴班上,加拿大籍华人黄咏星认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挑”“勾”的技巧,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黄咏星从小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作为古装剧爱好者,她对剧中的古琴印象深刻,这次看到市民艺术夜校有相关课程立刻报名。古琴老师刘喜此前没教过外籍学生,但接触过喜欢古琴的外国人,也与对方有过交流。除了黄咏星,在第二堂课上,她还将迎来一位外国学生,刘喜对此非常期待,“能分享古琴,让古琴融入大家的生活中,对我是非常美好的事。”
成为创业项目孵化平台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是第一次加入上海市民夜校。这次他们开设了二十四节气衍纸、全身循环燃脂操、配音及后期制作、形体礼仪。最受欢迎的是燃脂课,当时报名额度也在5秒之内就一抢而空。
青年报记者昨晚赶到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时,教配音的荣老师正在给青年学员上第一堂课。荣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B站的UP主“游戏扩容大包”,在网上分享一些配音视频的荣老师目前已经拥有2万多粉丝。而荣老师又属于一个叫“易亨元吉”的网络配音团队,他们的青年创业项目得到了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孵化。这次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市民夜校,要开设配音及后期制作的课程,在几轮试课之后,最终决定由“易亨元吉”提供师资,他们也感到很荣幸。
“易亨元吉”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次为市民夜校的课程提供了3位优秀的配音老师。虽然12节课500元的公益性质收费不算高,但他们更看重通过在市民艺术夜校这个平台上授课,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团队和青年创业项目。这对各方来说都是双赢的。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徐速告诉青年报记者,过去他们中心为小朋友服务比较多,现在他们也要成为服务青年的重要阵地。而上海市民夜校的学员大多数是青年白领。这也成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市民夜校,推出和青年有关的艺术课程的初衷。
目前师资来自于社会聘请、青年创业项目孵化的成员和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自有老师。徐速说,其中青年创业项目的孵化,应该算是他们中心青年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其实孵化又是具体的,要给青年创业提供平台,要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打磨提高。而现在市民夜校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抓手,十分可贵难得。徐速表示,随着未来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的市民夜校课程增多,会有更多的青年创业团队加入进来,让他们在这一平台上磨炼自己。
把满足青年需求放在首位
夜校总校相关负责人、上海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告诉青年报记者,其实这么多年来,市民夜校就是在为满足青年的各种文化需求而努力,这也是市民夜校能够不断壮大的真正原因所在。比如说,为满足市民需求,今年春季班在前中期做了大量调研,针对学员兴趣做精准课程设计。比如了解到很多90后对中医感兴趣,就与曙光医院合作研发系列课程;了解到90后、00后对电竞感兴趣,就在首次加入夜校的闵行区虹桥爱琴海电竞教学点开出潮玩卡牌对战课程。
开出了课程还不够,今年春季班对以往抢课速度排名靠前的热门课程做了再开发式梳理,让百门精品课程分布于更多点位。徐皓告诉记者,“去年总校的手语课非常火,今年春季班除了总校开设,我们也尝试在几个区试点,逐步拓展,希望能培养一批手语志愿者。今年中医课程在总校试点后,接下来有望结合曙光医院院区向黄浦、浦东两个区拓展,让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企事业单位。非遗手工制作、传统戏曲等课程在总校、分校一直比较受欢迎,接下来打算把这些课程进一步推向远郊地区,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