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是外星人文明?

余健:三星堆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上海博物馆“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郭容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看来,无论是从对龙图腾的崇拜,还是玉器的广泛使用和铸造工艺的发展来看,三星堆文明都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受邀来上海参加“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座谈会期间,余健接受了青年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中国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三星堆的文物很特别。尤其是那些青铜或黄金的面具,大多呈现出突眼、大耳、高鼻、阔嘴等特征,和其他地方出土的面具很不一样。所以长久以来,很多人一直认为三星堆文明是独立于中华文明之外,甚至有一种更夸张的说法——三星堆是外星人文明。

但是余健却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是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一部分。余健说,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有那么多的遐想,就是因为三星堆文物很奇特,大家没法解释,还有一个就是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人们只能通过《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等有限的史料去了解三星堆文明。但是这些都无法改变三星堆作为中华文明一部分的定位。

余健告诉青年报记者,首先三星堆出土龙的造型非常多。比如“青铜龙柱形器”,这条龙的造型有点像羊。还有“虎头龙神像”,身体是龙的造型,但是它的头部就有点像虎头。中华民族都是崇拜龙图腾的。红山文化里有“玉猪龙”,殷墟里也有很多龙的造型,东北、西南、华南,每个区域都有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星堆遗址也有很多龙。这就是三星堆属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一部分的实证。

另一个实证就是玉器。余健告诉记者,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玉璋、玉琮等玉器。而玉文化本身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另外专家们发现,三星堆的这些玉器,和中原文明殷墟、二里头文化,还有长江流域良渚文明出土的那些玉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说明三星堆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文化已经有很深入的交流了。所以三星堆绝对不是独立存在的,其不仅绝对归于中华文明之内,而且深受其他地方文化的影响。

让文物呈现出土时的状态

此次上海博物馆“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中,有一件“辫发青铜人头像”的修复方法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扫描之后,专家发现人头像的头顶还有一个眼形器卡在里面。结果专家采取了更为保守的办法,让观众可以看到文物出土时的形态。

上博多位专家曾对青年报记者说,他们参与三星堆文物修复时,当地文保部门反复强调,要保留其出土时的样貌,不做更多的干预和修复。这其实也是给当下的文保和修复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很多出土文物是残缺的,这有可能是当时在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古人把它敲砸成这个样子,所以文物的残缺其实也是一种历史痕迹。我们希望将这些历史痕迹也呈现出来。”余健告诉记者,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清理完文物表面附着物之后,他们一般不会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残缺断裂的文物拼接起来,而是通过物理加固或者物理拼接的方式将其复原。展出时,观众既可以看到文物出土时的原貌,也可以通过博物馆3D打印复原等方式,看到文物修复后可能的样子。

在余健看来,这其实也体现了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的一种提升。在1986年三星堆一号坑和二号坑文物出土的时候,大量文物都是修复完整的。但是现在,他们更想让观众看到文物出土时的样子。“我们不光只有继承,同时在传统修复技术工艺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创新发展,把更新的技术融合进来。”余健说,现在他们所采取的物理加固的这种方式,其实比过去对器物焊接矫形的修复办法,难度可能更高。

五号坑“金斧”或会给人带来惊喜

余健向青年报透露,2020年开始的三星堆6个坑的考古发掘,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其中三、四、七、八号坑在2022年10月已经完成了野外考古工作。剩下的五号坑和六号坑,他们已经将其完整提取回到了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馆,开始进行室内实验室考古工作。

所谓“完整提取”,就是给坑中文物做一个套箱,然后整体移至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余健告诉记者,之所以对五号坑和六号坑采取这样的办法,主要是因为其一,六号坑叠压在七号坑之上,影响了七号坑的考古发掘,所以将其整体提取。其二,五号坑的情况和六号坑恰恰相反,五号坑里有大量文物遗存,不仅有大量金器和象牙的雕饰,还有很多玉石器,而且这些文物的分布是杂乱无章的,为了更为精细地提取文物,也有必要进行实验室考古。

应该说,接下来五号坑考古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惊喜。之前该坑已经出土了三星堆遗址最大的一件黄金面具,余健透露,在五号坑还有一件“斧形金器”待取。目前,这件斧形器只是露出了包括刃部的部分,器物上端还在土里,人们还没有看到其完整样貌,所以充满了各种遐想和期待。

确保文物安全是文化宣传的前提

近些年三星堆文明大热,这对余健他们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余健告诉青年报记者,目前,他们已经与国内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还有博物馆、考古所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这使得他们整个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幅度提升,这对三星堆来说是有好处的。

此外,三星堆火爆之后,带动了当地整个文旅热,这使得政府能更加大投入力度,做好三星堆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宣传工作。而通过宣传,可以增强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对于这一点,余健也是深有体会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火爆引起来的一系列反应,固然对三星堆考古发掘研究有很大的推动意义,但其实也给三星堆的文保工作带来了压力。也就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余健对记者表示,对于文保单位来说,确保文物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的文化宣传,都应该以保证文物安全为前提。现在蜂拥而至的观众,确实给三星堆遗址博物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针对这种局面,他们已经采取了限流、预约参观等一系列措施,力求确保展陈的安全。

此外,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在三星堆火了之后,全国大量博物馆都来借展,每次借展虽然数量只有三五件,但要的都是面具、人头像、尊类这些代表性文物。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后,目前也有1500件规模的常设展览,一旦代表文物借展出去,那他们自己就要“空窗”,如何进行平衡,确实很考验博物馆管理者的水平。这次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大展,一共展出三星堆文物200件,是三星堆博物馆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借展,所以很难得,也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