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宾馆排场,21世纪个性张扬。最近,没有车队、没有接亲、没有伴郎伴娘等传统环节,十分钟就能完成婚礼的“极简婚礼”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风潮。
浏览网络平台,不难发现如今年轻人的婚礼愈发多样。或许,当传统婚礼的隆重与繁琐逐渐成为一种桎梏时,探索婚礼的新形式便成为了一种自然趋势。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打造“自我”婚礼
“既节省传统婚礼所需要的开支,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准备,年轻人的财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我挺反感那种一定要讲究排场的婚礼,我觉得没有必要昭告天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了。”
今年,浙江95后姑娘姜小美(化名)和爱人办了一场无摄影、无司仪、无催泪环节的极简婚礼,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从新郎新娘登场,到主持人宣布喜结连理,再到最后宣布婚宴开餐,前后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婚礼本身不是表演给人观赏的。我们的婚礼虽然很简单,但是完全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举办,全程自己准备和操办。”小美向记者分享。
为了节省开支,小美坚持不租豪车接亲,亲自打理妆造和服饰,没有租赁礼服,也没有请化妆师和跟拍。“既节省传统婚礼所需要的开支,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准备,年轻人的财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谈及极简婚礼的好处,小美如是表示。
以往,婚庆届有一个“四大金刚”的说法,即指婚礼中必不可少的四个角色,分别是司仪、婚礼跟妆、婚礼摄影、婚礼摄像。通常,这是花销的大头。为了节省费用,小美的闺蜜、弟弟以及男方的好友一同帮忙,用网购的气球等装饰品简约布置了酒店房间。“全程就是弟弟和闺蜜负责拍照记录,要求不高,主打一个‘有就行了’,起到一个纪念的作用。”
刚办完婚礼的小帅深切感受到了何谓“花钱如流水”,“婚礼的隆重与否,固然取决于个人的经济状况,但酒店里的酒席,最普通的也是3888元、4888元一桌,整体花销基本上要十几二十万元。”
近年来,极简婚礼正悄然崭露头角,成为一股新风尚。诸多年轻人,诸如小美一般,倾向于选择简约而不失庄重的婚礼形式,追求流程的精简与时间的充裕。他们纷纷摒弃冗长繁琐的传统模式,力求简化仪式和环节,打造一场真正以“自我”为中心的婚礼。
“我挺反感那种一定要讲究排场的婚礼,我觉得没有必要昭告天下。”今年1月份结婚的90后小秦告诉记者,“婚姻生活是自己在经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了。”
预算越低越好?
为什么不想办婚礼?八成年轻人认为“琐事太多,麻烦”,还有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费钱”“传统婚礼陋习太多”。
尽管婚礼的平均开销达到了14.75万元,但有超过90%的年轻人表示,会将预算控制在10万元以内。
前些日子,“后浪研究所”发布了一项年轻人“理想婚礼”小调查。根据《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在10分制下,当代年轻人举办婚礼的平均意愿值仅为4.81分,试图恪守“只领证不办席”。至于为什么不想办婚礼,八成年轻人认为“琐事太多,麻烦”,还有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费钱”“传统婚礼陋习太多”。
婚姻是一生中重要的决定,然而,报告数据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办婚礼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调查显示,甚至有近八成的年轻人表示不想办婚礼,而选择只领证不办席。
让人意外的是,尽管婚礼的平均开销达到了14.75万元,但有超过90%的年轻人表示,会将预算控制在10万元以内。
在婚礼花销上,年轻人的支出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摄影师、化妆师和摄像师。这也表明了年轻人对于婚礼细节和回忆的重视。相较于盛大的婚礼,九成以上的年轻人更喜欢小而美的婚礼。至于婚礼该如何呈现与设计,超半数年轻人希望自己打造一场属于自己的婚礼作品。
拒绝无效社交
“我们这场婚礼就是一场大型聚餐。所有参与的亲戚朋友都很轻松,是开心又充实又轻松的婚礼。”
“其实对我而言,结婚最有仪式感的就是领证,因为领了证就是夫妻了,在法律意义上的夫妻,这对我而言更重要,所以我们领证准备得很隆重。”
年轻人开始“整顿”自己的婚礼,并不是拒绝人情社交,而是拒绝无效的“表演式社交”。在调查里,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觉得堵门游戏是最没必要的婚礼环节。宾客游戏和给宾客敬酒,也进入了五成男生心中的“黑名单”。有52.32%认为接亲环节没有存在的必要。
网友“小哈娜”分享道:“我们这场婚礼就是一场大型聚餐。所有参与的亲戚朋友都很轻松,是开心、充实又轻松的婚礼。”她的分享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她说:“我本来就想旅行结婚,可惜被家里长辈否决了,毕竟家里人需要热闹,所以我们这场婚礼更多是办给亲戚朋友看的。”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一件大事。在古代社会,婚姻不仅涉及两个人的感情,更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联结。站在如今家长的角度看,一场婚礼也不是两个新人之间的“小打小闹”。它更是一场融合了传统观念、家族尊严以及社会关系资源的复杂仪式。“新人想要优化婚礼流程,也要参考家中长辈的意见。”她说。
“结婚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过分拘泥于过去的一些民俗习惯。”90后小江说,她和伴侣并没有算“出门的时间”,因此他们的行程相对轻松,中午甚至还能休息。她建议,在结婚时,考虑出门时间或其他行程安排,应该是基于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而不是依赖“翻黄历”,这可能会导致行程安排不合理,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和疲劳,甚至可能影响新婚夫妇的心情和幸福感。
相比婚礼,也有年轻人更加注重领证。上海青年小徐说:“其实对我而言,结婚最有仪式感的就是领证,因为领了证就是夫妻了,在法律意义上的夫妻,这对我而言更重要,所以我们领证准备得很隆重。”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