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昌
最近几年,张秀英的散文,在一地一隅写得风生水起。《自在花开》是风生水起的一个物证。不仅存录了作者在过往岁月里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所经历的人生况味,而且在存录的同时,作者也成了生活的拓荒者与思考者,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是泥土,都是庄稼,都是烟火,都是岁月,都是草木,都是独出机杼的想法,都是独具慧眼的看法,都是独具韵味的文字。这种来自于土地、水河、生灵、植物、乡亲、亲情的回溯与展望,叙述与白描,就是灵与肉的拷问,就是生与死的搏击,就是美与丑的较量,所以,每一文都是个体生命融入到自然万物、自由生命的一种组合与架构,一种询问与探究。毫无疑义,这样的散文写作,一是必须基于作者生长的地方,有地理精神故乡的内在定力;二是必须根植于作者生命脉络的长时间观察与体验;三是必须得益于、得法于作者恒久的创作愿望与坚定笔力。正如一切的成功都是有道理的一样,完成生命一个阶段使命,一定要有兀兀穷年的执著,风吹雨打的历练,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高山的跋涉与丰腴成就。
张秀英一贯信奉“不喧哗,自有声”的做派。几十年来,默默读书,苦苦写作,既有普通人的稻粱谋,也有高尚人的精神风骨,更有奔赴理想的夙愿追求,以及付诸笔端的从容吐纳。《自在花开》分为四辑,传统、规范、井然。取名为《自在花开》《裹粽子,吃粽子》《白马山上白马湖》《点点船的火光》。四辑内容,逻辑上单列分明,内容上递进有序,形式上呼应有力。互相关联,相互印证;全面记录,重点突出;视角新颖,落点清楚,以原生态的笔触记录了东升太阳、万物生长、家长里短。从生活的苦悲到生活的喜乐,从岁月的更迭到日子的绵长,从社会的发展到家庭的变化,从想法的单元到思考的多元,层层叠叠,从属并列,张弛有间,缤纷异彩。从不同角度,不同落点,不同手法记录了生活世界的错综与横纵。对个人生活的锅盆碗盏,有打量,有观照,有权衡,有发问,其观察如蚂蚁着地,鱼翔浅底,抚摸尘埃,体恤草芥,着实有种身段放下、眼光放低的观察存在,有种生命严肃考量的文学存在,其创作精神值得嘉许并弘扬。
回望走过的路,我们一方面被琐碎的生活所裹挟,一方面被本真的做人所振奋,但生活是具象而又实际的,繁复与直接的,苦乐与凄楚的,儿时的憧憬与希冀,在岁月杀猪刀的镌刻下,原有的光泽会慢慢钝化直至消亡,但有骨气的人即使“时遭不遇”也能“安贫守份”,《寒窑赋》说“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关键是要看得见人生中所有的美好,并且要将美好珍存下来,要让珍存成为我们的宝藏,成为我们在兹念兹的大爱所在。其实所有生活与生命的流连忘返,也是我们现在日子的坐标与对标。只有这样,当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坠入悬崖低谷时,生命偏离大树根部的年轮时,任何带有善念的搜寻与整理、况比与厘清,以及最后的文字表述,都是我们对现实、对文学、对人学的一种衡量,一种估价,一种赞美,一种期待,任何的偏颇、忽视、指摘以及腹诽,不可能成为当年追梦人的所为,因为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天比昨天好,这是连心都感觉得到的事实。
张秀英的散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做月饼,吃月饼》是对孩提生活的顾念,表达的是似苦又甜的主题,时光荏苒,亲情依旧,只需一个契机,我们要创造时机;《超山的梅》在看梅不看梅之间徜徉,有点“看山看水”的第三重境界,哲理、深邃,但明朗。《我又遇见了他们》写游历所见。读了后,人世间亲人的情分就像是甘霖,点点润在心。《母亲神仙的日子》是写母亲的,与《道伴》一样,都是母亲日常生活的写照,小人物,小事情,小细节,小意义,生活感十足,现场感充分,从侧面说明一代人当今生活的富庶与悠闲,自得而美丽。《父亲的电话是空号》,选材别致,落笔奇突,笔尖细腻,感情到位,叙述了没有了父亲的生活空荡,生命空落,撬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之弦,直抵人心,因而凄然动人,让人回念起父亲活着的理由与价值。《大榉树下》写的是乡人的事情,看上去平淡、散漫、悠然,但内容的遴选荡气回肠,给了我们启示:生活再多劫难,底层人的善良永远流传,发现是关键。其实位卑的人,其善举践行是需要最底层道德光辉支撑的,善举由善意生,注意善意的培植与扩大,也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著文记之,善莫大焉。
我读张秀英的散文,想到了汪曾祺对散文的判断,散文就是一个人在走路,平平常常的走路。我更想到了散文家刘江滨批评当前的散文,把散文写得太像散文了。才华,都用到华丽的语言上了;情感,都是大众的体验;思想,都在重复别人的。张秀英不一样,张秀英的散文,故事选择碰触尘土,语言不张扬,情感不轰烈,想法不掺假,落笔不违心,率直天然,一统为人的习惯,难能可贵。当然,从另一要求看,张秀英的散文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散文易写难工。一个写作者的生活样态与作品质量,有着生活经历的限定,有着认知层面的桎梏,有着认识层面的束缚。作者主体生活经历越是丰富,学识涵养越有深度,心灵气场越是宽广,谦逊程度越是真切,生活遭际越是多舛,作者作品演绎出来的广度、厚度就越有想象、填充、完善、升华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张秀英的散文是值得品鉴的,但还需要打磨,比如文章容量的扩大,选材内容的扩展,细节表现的扩延,语言张力的扩充,等等。张秀英好学习、好读书,爱生活、爱思考,我们相信作者今后的作品,会给我们另一重的阅读惊喜,我们期待着。
散文集《自在花开》,张秀英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张秀英:散文作品相继被《思维与智慧》《随笔》等转载。出版散文集《桥上桥下》等著作。
高明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奉贤区文联副主席、奉贤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第一块云走过》《轮》《最近的村庄,最远的姑娘》等著作五部。有35篇散文入选全国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曾获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作品(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