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何谓?青年何为?在他们身上找到答案

本报专访部分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青春何谓?当以中国青年的底色、胆色、本色,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托、民族之责。青年何为?当以蓬勃的朝气,充盈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10位青年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青年报记者对他们中的部分青年典型进行了专访,他们的故事和成长,体现了上海青年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

■04-05

青春何谓?当以中国青年的底色、胆色、本色,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托、民族之责。青年何为?当以蓬勃的朝气,充盈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10位青年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青年报记者对他们中的部分青年典型进行了专访,他们的故事和成长,体现了上海青年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青年朋友们,让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青春力量吧!

AI医疗的探索者

高耀宗:不忘初心,让科技创造无限可能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本报讯 在放疗领域,手动勾画器官与靶区常需数十分钟甚至一小时,而高耀宗博士的团队通过优化算法,将危及器官的勾画时间缩短至业界领先的1秒。对于分布不定、多发的脑转移瘤,AI可快速且高敏感度地检出转移灶,大幅减轻医生的阅片压力。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高耀宗团队深厚的研发实力与对AI技术的精细打磨。作为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联影智能的高级研发副总裁、首席科学家高耀宗博士,以其独到的创新策略引领团队迅速发展,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探路者填补技术空白

2017年联影智能成立。同年,高耀宗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创业,成为联影首名研发科学家,并着手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筹备工作。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医学领域,高耀宗说:“国内患者多、医生工作量大,AI是提质增效的关键。许多医生对AI都有强烈的兴趣与热情,而AI需要与临床紧密结合,回应临床真切诉求,才能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服务更多的医生和患者。”

当时,联影正在推进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CT项目,通过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定位病人,实现自动摆位和智能扫描。凭借有关工作经验,高耀宗与联影的软硬件团队一拍即合,仅用两周时间便推出第一版AI模型,在2000多例不同摆位、表情、遮挡及光照不佳等测试场景下,达到99.8%检测准确率。

创业初期取得的成绩让人兴奋!高耀宗团队搭建了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平台,并创新性地提出了VB-Net网络结构,可以在保持医疗影像分割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将神经网络模型大小降低至1/28。同时,他研发了适合三维医疗影像的人工智能推理引擎。在图像分割领域,相较国际开源的Pytorch和TensorFlow框架,该引擎可以降低75%神经网络推理所需的显存。这两项技术成功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辅助诊疗领域落地,被广泛应用于公司各个产品,相关专利也荣获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初战告捷,高耀宗开启在联影智能的创新之路,开创联影智能AI算法研发平台等核心算法及应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步履不停,向新而行

器官与靶区勾画是放射治疗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危及器官与靶区的定位与勾画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放疗效果甚至危害患者健康。手动勾画通常需耗时数十分钟至一小时,效果和速度都不尽如人意,如何在保证勾画精准度的同时提升效率?

高耀宗从受呼吸影响形变最多、最难勾画的腹部器官入手,研究算法优化。最终将肝脏、肾脏、脾脏等主要腹部器官的勾画时间从29秒提速到业界领先的1秒,精准率提升至98%。即使在传统算法勾画失败的数据集上也能实现秒级精准勾画,成功将放疗全流程缩短至分钟级,极大提高放疗效率和精准性。

AI还可以为医学做什么?高耀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AI能够解决“草里寻针”的问题。临床医学影像上很多时候需要找寻细微病灶,人眼很容易错过,而AI非常擅长。例如,在进行肺结节诊断时,一例影像往往会包含300多幅图片,需要影像科医生在两三分钟内看完,这非常困难。但AI可以实现秒级阅片,辅助医生精准找出肺结节。

AI还可以解决人眼“视而不见”的问题。同样以肺结节诊断为例,过去临床诊断中有时人眼难以察觉结节的变化,现在有了AI技术的辅助,即使是很细微的变化,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诊断。

在谈及AI赋能脑转移瘤临床诊断时,高耀宗分享了团队的代表性产业转化成果。“脑转移瘤分布不定、多发常见,微小转移灶非常容易漏诊。针对这个痛点,我们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合作,基于多年积累的脑分割技术,共同研发脑转移瘤辅助检测系统。”高耀宗说。目前,该AI系统已成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部分影像科医生的称手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年内两度在国际神经肿瘤顶级杂志发表,是全球少有的脑转移瘤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案例。

标兵如是说:

“一个产品从研发到投入应用,我们往往需要用很长的时间跟医生共同推进、反复打磨,最终真正契合临床场景与需求。让AI守护人民生命健康非常有意义”。

——高耀宗

中国故事的传播者

敖雪:脚踩大地,让世界看到中国

青年报记者 郭颖

本报讯 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敖雪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宣纪录片导演。15年来,她坚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初心使命,和团队一直战斗在外宣第一线,用奋斗谱写青春赞歌。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她说,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海广电人大有可为!

关键节点坚持发声

纪录片以其真实性的特点,能够客观、主动地回应国际舆论关切,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她和团队都策划、制作了外宣纪录片作品,以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在国际舆论场上亮出中国态度。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敖雪承接了职业生涯第一部外宣纪录片作品《南希看上海》,并担任第一集导演。对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拿出一集30分钟时长的纪录片,难度可想而知。但敖雪硬是咬着牙拼了一个月,赶在世博会开幕当晚交出人生第一部作品。

2016年是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日本NHK制作4集《东京审判》系列剧集,以纪录剧的形式公开质疑东京审判的正义性。为第一时间回应日本右翼的错误史观,敖雪及其团队快速响应,以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为学术依托,飞赴德国、日本、美国等地采访海外专家与历史亲历者,仅用3个月时间就制作完成三集纪录长片《东京审判》。与NHK不同,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东京审判》以国际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以档案馆、图书馆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真实理性揭露历史真相。“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是要以理服人,这样的作品才能在国际舆论场上站得住脚。”敖雪回忆说。

2016年12月,在国际舆论场上,SMG制作的纪录片《东京审判》与NHK制作的同名纪录剧集几乎同时上线,正面PK,为海外受众提供了客观真实的声音与态度。正是得益于团队的国际化理念,纪录片《东京审判》斩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

让外宣纪录片真正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除了内容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开拓创新多元的国际传播渠道也成为外宣纪录片人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2020年,纪录片中心承接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敖雪带领团队积极与英国雄狮电视制作公司联络,在不断摸索中,开拓出与英国制作团队线上“云合作”的联合制作模式,完成国际合拍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第一季。

两集节目以“脱贫攻坚”和“中国疫情后的复工复产”作为纪录片主题,主动向国际社会发声。节目赶在2021年2月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当晚播出,引发了海内外的热议。中宣部发来阅评表扬称:“《行进中的中国》既是对当代中国形象的一次完美展示,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一份贡献。这项有意义的工作,还应继续做下去。”

此后,敖雪及其团队并没有停住脚步。2022年,在经过6个多月的漫长谈判后,敖雪团队与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出品5集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这一次的话题更加硬核,从政治、经济、科技、生态、民生等五大话题,向世界讲述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

“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硬核话题的国际传播度很低,如何让难以理解的制度话题生动起来,让海外受众看得懂、听得明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团队在做足功课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及案例,将中国的两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制度解释给西方受众。5集节目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登陆Discovery探索频道,创下了硬核话题国际传播收视率新高。同年,《行进中的中国》被中国外文局评选为2022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对于未来,敖雪踌躇满志,她说:“我们将深耕外宣纪录片的创制,服务国家大局,继续发扬青年人奋发向上的时代风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新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添砖加瓦!”

标兵如是说:

“当你脚踩大地,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让每一次的采访、拍摄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而当我的作品能够影响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时,我的作品就是有生命力的。”——敖雪

百姓钱袋的守护者

王心伊:用镜头和文字展现上海经侦民警风采

青年报记者 陈泳均

本报讯 虽不拿枪,但用相机和笔杆“瞄准”和“打击”犯罪,是经济风险的“听风者”;虽不办案,但用话筒宣传典型经侦案件,是百姓钱袋子的“守护人”。她就是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政治处副主任王心伊。8年来,王心伊深入一线,参与300多场随警作战,用镜头记录公安脚印,宣传重大经侦案件侦破背后的现场故事,展现经侦民警尽心办案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向企业传递市场信心的担当和奉献。

8年300多场随警作战

“一个文雅女警忽然展示出不逊于赛车手的驾驶技术,在午夜12点的马路上,她紧跟着疯狂逃逸的假币犯罪嫌疑人车辆,让我们完成了全程记录。”这是参与拍摄“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警务侦查纪录片导演对王心伊的印象。这起让导演印象深刻的案件,对王心伊而言,却是经侦宣传民警的工作常态。

8年前王心伊是一名一线侦查员,手中握着的是手枪和手铐,守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8年后她成为了一名宣传民警,手里的“武器”变成了相机和话筒。虽然不办案了,但她仍然会去了解每起案件的来龙去脉,讲好警察故事。

8年间,王心伊参与过300多场随警作战,有时深入城中村雨夜踩点,有时在泥泞的乡间小路熬夜数小时蹲守潜伏……见证过办案团队大获全胜,也经历过扑空后大追踪。即便随警作战条件艰苦,但她仍觉得这非常有意义。近年来,经济犯罪作案手法不断变异升级,经侦警察坚持打防并举,研判行业生态,精准打击犯罪,形成有力震慑。通过她的努力,更多市民了解到上海经侦警察打击犯罪和穷尽一切可能追赃挽损的坚定信心与卓越成效。

王心伊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一位上海经侦总队的老探长来找她询问数年前的拍摄资料。宣传民警拍摄视频同样也是重要的办案资料。由于抓捕现场紧张感十足,没有机会重来,为了拍摄到最佳画面,离不开充分的准备。每次拍摄前,王心伊都会和承办民警多次沟通对接,将跟踪拍摄变得更加稳定、准确、高效。“新型经济犯罪层出不穷,作案手法愈发隐蔽,通过相机和视频让老百姓了解和认识作案手法,增强防范意识。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让市民和企业有安全感

在她的镜头里,你会看到,当一家企业投入数亿元研发的核心技术被人窃取后,上海警方能为企业做什么,需要多少时间;通过她的话筒,你会听见,当一个品牌刚推出新品就遭遇到了假货的冲击,上海警方保护知识产权、守护企业经营的措施成效;在她的文字里,你会读到,当破坏公平竞争市场规则时,上海警方遏制恶性竞争的典型案例。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经济犯罪的类型和特点,传授防骗知识,王心伊带领团队采取分众宣传形式,将宣传阵地拓展到学校、金融公司、地铁、菜场和养老院,根据学生、职员、中老年等群体的不同特点,开展定制化的经济犯罪防范宣传。白领工作节奏快,在地铁上2分钟就能学习经济防范知识,2分钟一集,防骗力升级;上海阿姨爱看滑稽戏,上海公安以打击犯罪为主题,联合滑稽剧团倾情演绎,戏里全是“阿扎里”。

此外,王心伊和团队通过练兵比武助推队伍能力建设。在三年全警实战大练兵中,王心伊和团队推动开展三季“魔都24小时”数据化实战大比武,一个个响亮的练兵品牌、一次次贴近实战的练兵比武、一堂堂内容充实的专题培训,助力“智慧公安”赋能经济犯罪打防,上海练兵比武经验被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王心伊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和关注经侦民警这个警种,有力震慑犯罪团伙。“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到经侦民警不仅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在保护老百姓个人的利益。无论是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类案件,还是保护企业利益,经侦民警持续为守护上海良好经济秩序、增强市场信心和百姓安全感贡献青春力量。”

标兵如是说:

“我先是一名人民警察,再是一名宣传民警。正是此前的侦查工作经历,让我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我的工作是为了让市民和企业了解上海经侦民警在侦查和侦破哪些案件,展现当代经侦警察的工作风采,而不是展现我自己的工作。”——王心伊